首頁>歷史>

有的歷史事件、人物隨著歲月流逝沖刷殆盡;而有的事件、人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加顯露出英雄本色,更加光彩照人。

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在長征路上發生了一系列關係到黨和紅軍命運的重大事件。

那麼作為“三人團”重要成員的周恩來,究竟在長征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說服博古主動交權

1935年1月15日-17日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第一次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從此進入黨的核心領導層。而周恩來當時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紅軍總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在黨內地位舉足輕重。

他的發言對於確立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對中國革命、對中華民族做出了重大貢獻,充分地體現了一個革命家的品格、胸懷和素質。

紅軍到遵義後,就按預定計劃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周恩來派人通知劉少奇等人蔘加會議。因為是討論軍事問題,各軍團負責人也從前線趕來參加會議。這個會議由博古主持,講完話後,會場氣氛緊張。

然後,周恩來作副報告,明確指出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並主動檢查了自己的責任。

同時,他又批評了李德、博古的錯誤,表示完全同意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的意見。他的發言使會議出現了轉機。

關於周恩來的這一重大的關鍵性作用,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後不久,對紅一師的師長李聚奎曾說:“這次會開得很好,恩來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出席遵義會議的聶榮臻後來回憶說:“周恩來、王稼祥同志他們兩個人的態度對開好遵義會議起了關鍵的作用。”

會議開了三天。會議認為,書記處、政治局對軍委領導非常不夠,書記處應負更多的責任;軍事領導的錯誤應由李德、博古、周恩來三同志負責,而李、博應負更多的責任。

會議最後作出下列決定:第一,增選毛澤東為中央常委;第二,指定張聞天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第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分工;第四,取消“三人團”,撤銷博古、李德對軍事的領導,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是受黨內委託在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組建新的“三人團”

會後,中央常委分工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由於周恩來十分尊重毛澤東的意見,所以從那時起就在實際上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但是,直到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陝北後,毛澤東才正式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

從“實際上”確立毛澤東的領導核心地位,到毛澤東“名副其實”地擔任領導核心職務,這中間還是有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周恩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此僅舉一個例子。

紅軍二渡赤水、二進遵義後,3月4日,中央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和王稼祥決定:“於此次戰役特設前敵司令部,委託朱德同志為前敵司令員,毛澤東同志為前敵政治委員。”這個規定只是針對這次戰役,戰役結束,任命也就結束了。

二渡赤水後,3月10日,中央在荀壩對是不是進攻打鼓新場之敵發生分歧,毛澤東主張不打,但他是少數;而多數同志主張打。這時毛澤東提出他可擔任這次戰役的前敵司令部的政委,遭到張聞天(即洛甫)的否決。

會後毛澤東還是不放心,就在晚上提著小馬燈去找周恩來,勸周恩來暫時晚一點發布命令,再想一想。周恩來經過慎重考慮,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於是第二天一早召開會議,把大家說服了。

這時毛澤東提出建議:不能像過去那麼多人指揮作戰,建議成立一個幾人小組指揮。紅軍第三次、第四次渡過赤水後,中央的同志認識到毛澤東的建議是正確的,在南下渡烏江之前,於3月下旬成立了新的“三人團”,團長仍是周恩來,團員是毛澤東、王稼祥。

在周恩來的支援和配合下,毛澤東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支援毛澤東任中央軍委主席

隨後,召開常委會,有張聞天、博古、周恩來、毛澤東參加,王稼祥、李富春、彭德懷列席。毛澤東提議常委內部分工,軍事方面由毛澤東負責,蘇維埃工作由博古負責,組織局的工作由周恩來負責。

他另外提了一個方案:我做蘇維埃的工作,恩來做軍事工作,博古做組織局的工作。彭德懷贊同毛澤東的第二方案,同意周恩來做軍事工作。周恩來沒有同意彭德懷的意見,表示他可做軍事後方工作,即組織局的工作。

11月3日,紅軍到了下寺灣,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參會的有張聞天、博古、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李富春、彭德懷、凱豐、李德、劉少奇、林伯渠、羅邁(李維漢)等。

洛甫報告提出:應公開中央直接領導,對外用西北中央局的名義,成立西北中央政府。常委內部分工,軍事方面由毛澤東負責,組織局的工作由周恩來負責。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他支援毛澤東提出的第一方案。

王稼祥說:我身體不好,需要休息。恩來過去做過軍事工作,興趣較大,紅軍工作還是很重要,前方可增加個把人,恩來同志可到前方去。在這次會議前召開的常委會,決定紅軍南下直羅鎮消滅敵人,中央帶中央機關到後方瓦窯堡,到前方就是指揮紅軍作戰。他支援毛的第一方案,但是主張周也參與軍事領導。

毛澤東馬上採納王的建議說:分工方面同意軍委7至9人,主席由恩來負責,稼祥應繼續幹,副主席可由我負責,在後方做。

周恩來早有讓賢之想,因而在博古之後發言說:分工上次已決定軍事領導,現在不必更換。個人工作,願做軍事工作。在後方我可負擔動員工作。不必變更軍事上總的領導。支援毛的第一方案。他的話言辭懇切,一言九鼎。雖然毛澤東再一次發言說:軍事領導,德懷、恩來,恩來為政委,應信託他們。

但是洛甫最後宣佈:常委決議,軍委主席毛澤東兼政委。大的戰略問題軍委交中央提出討論,至於戰鬥指揮問題,可由他們全權決定。恩來做組織局的工作是適當的,後方軍事工作由組織局領導。

會議決定中央軍委對外用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採納了周恩來的意見,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

至此毛澤東成為全黨軍事指揮的第一把手。而當時軍事工作是全黨的重心,這就為毛澤東後來成為全黨的主席奠定了基礎。

閱讀延伸

黨史上曾成立過四個“三人團”

三人團為中共黨史名詞,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曾成立過四個“三人團”:1931年,為推行中共六屆四中全會路線,王明接二連三地派出“中央代表”、“中央代表團”分赴各革命根據地,赴中央蘇區的中央代表團共3人,即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人稱“三人團”;長征前期為準備實行戰略大轉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的“最高三人團”;長征途中,為解決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由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組成的“中央隊三人團”和遵義會議後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與長征前夕的三人團有根本區別的新“三人團”。(陸琴)

最新評論
  • 1 #

    說實話,沒有周總理的頂力推薦和慧眼識英雄,毛主席估計還要忍辱負重許多年!因為有些時候,你再偉大,再是金子,沒有遇到伯樂,你還是要埋沒在沙子裡發不了光!

  • 2 #

    周總理心胸寬廣,一心為公!為人民,為國家,勞苦功高!

  • 3 #

    周恩來功高至偉,人中楷模!

  • 4 #

    毛主席偉大!周總理英明!

  • 5 #

    周恩來功高至偉,慧眼識人民大救星

  • 6 #

    遵義會議永放光芒!

  • 7 #

    朱總司令擔任什麼職務

  • 8 #

    慧眼識英雄,周公確有吐幄之才!

  • 9 #

    毛澤東,周恩來相得益彰,攜手推翻三座大山。戰勝美帝,戰勝蘇修,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10 #

    識相比掛相好,打仗只有毛主席行

  • 11 #

    周總理一代完美偉人,一心為公,無私奉獻!

  • 12 #

    毛主席,幹古奇才,無人能及

  • 13 #

    毛主席,周總理兩位偉大的人民領袖!

  • 14 #

    周恩來同志輔佐有功

  • 15 #

    周公一至是核心之位,功高至偉,

  • 16 #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打虎1861:慈禧如何對付最凶猛的一隻大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