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發生在湖北武昌,當時湖北新軍發動起義,隨後全國革命黨人響應。最終形成了辛亥革命的巨集大篇章,那麼為何武昌起義能得到全國響應呢?這其實還得從湖北新軍說起。、

湖北的近代軍隊起源於張之洞的自強軍。

自強軍是張之洞於兩江總督任上所建立,與袁世凱小站練兵形成的"新建陸軍,,同屬清政府增設新式陸軍中實力較強的一支。1895年張之洞由兩江總督返任湖廣總督,帶回屬於自強軍的洋操護軍前後兩營五百人,由張彪、嶽嗣義分任管帶,聘德國人貝倫司多夫為總教習,委任天津、廣東武備學堂畢業生分任馬、步、炮、工兵種分教習。、

並另成立工程隊一營,這些就是湖北新軍的雛形。1902年設立營務處,為新軍的管理機構,下設參謀所,由藩司兼任總辦;執法所,由桌司兼任總辦;督操所,由糧道兼任總辦;經理所,由鹽道兼任總辦。張之洞親信張彪同為四個機構的幫辦。後營務處至1905年改為湖北督練公所,分設兵備、參謀、教練三處,其職位仍由湖北各司道官員兼任,1910年督練公所改組,兼任改為專任。

湖北新軍經過不斷與地方原有武裝進行整編、擴充,幾經改組,至1904年形成較固定的湖北常備軍兩鎮編制,由張彪、黎元洪分任第一、二鎮統制。1905年清政府對湖北新軍進行規定,第一鎮步隊分兩協、四標、十二營、四十八隊;馬隊、炮隊均分為一標、三營;工程隊、軸重隊均一營;軍樂隊一隊。全鎮應1,2560人,實有1, 2071人。第二鎮只設步隊一協兩標,馬隊、炮隊各一營,工程、軸重各一隊,全鎮應5, 423人,實有5, 188人,湖北新軍規模基本形成。

1906年清陸軍部下達統一編制,湖北分配給兩鎮指標。原有的湖北常備軍第一鎮即改編為陸軍第8鎮,全鎮1,1240人,駐武昌。而原本要改編為陸軍第11鎮的第二鎮,原有部隊規

模實為一協,而改編尚未完成,實際在武昌起義前只成立了第二十一混成協,全協4,900人,駐武昌、漢陽及京漢鐵路沿線。這次新軍統一改編即將原有部隊的番號統一,其餘原有設定基本不變。

湖北新軍雖然在兵力上並不佔優,但張之洞為湖北新軍打下的基礎使其成為一支初具系統化、組織化的近代軍隊,也是與袁世凱北洋軍齊名的全國新軍模範。許多優秀的軍人在湖北新軍中供職,或者走出去,到各省新軍中充作軍官。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份優秀,湖北成為打響推翻清王朝第一槍的首義之地。

當時北洋軍閥普遍認為湖北新軍戰鬥力不弱於北洋軍,同時攝政王載灃曾經和隆裕太后說過:湖北新軍打過來,咱們的八旗是擋不住的,到時候你們娘倆(溥儀和隆裕)只怕性命難保。隆裕太后當場嚇哭,可見湖北新軍多麼強大。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甲午戰爭清軍死亡4萬人,當看到日軍的傷亡數字時,你會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