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司馬懿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中,算是名聲相對較差的一位,不過這主要是由於他在晚年篡取了曹魏的權力,結果誕生的晉朝卻又弱得不行,這才導致他的口碑很差。在他發動“高平陵之變”以前,人們對於司馬懿的評價基本還算是比較正面的,因為他在為政、治軍方面確實很有才華。

劉備在223年去世之前,握著諸葛亮的手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百倍,將來必定可以成就大事……”但是諸葛亮後來多次北伐,卻並沒有真正地實現劉備所說的“大事”,也就是平定北方隨後一統天下,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顯然就是有司馬懿在曹魏統軍抗擊。

諸葛亮是當時乃至於後世公認的一流軍事家,而司馬懿能夠多次抵抗住諸葛亮那凌厲的攻勢,最終“拖”死了諸葛亮也拖跨了蜀漢的軍事力量,可見其在軍事兵法方面到底有多厲害。然而就是這麼厲害的一個人,卻又好像犯了一個讓人很是困惑的錯誤,那就是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由於任命了馬謖為先鋒去駐守街亭,馬謖本人到了前線卻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最終導致街亭失守,不僅讓諸葛亮的大軍失去前行的根據地,而且也讓司馬懿的大軍可以一路上暢行無阻,直撲諸葛亮所在的西城。

這個時候的西城並沒有太多的將士,僅僅有五千左右的老弱殘兵,並且西城本身也算不上是堅城,只有著一道低矮的土牆,而司馬懿則是有著十五萬大軍,在這種情況下,看上去無論如何都無法將城池守住,所以諸葛亮麾下的官員紛紛勸他投降或者逃跑。

諸葛亮卻否定了那兩個提議,而是選擇了堅守,並且成功地守住了,他下令將城門開啟,讓二十個士兵在城門掃地,街道上都不準有行人,自己帶著兩個童子在城樓上彈琴,一副安然自在的樣子。

司馬懿率著大軍來到西城,看到這個景象瞬間就被唬住了,“事有反常必有妖”嘛,司馬懿認為諸葛亮此舉必有深意,他冥思苦想了好久,最終恍然大悟:“有埋伏,撤軍!”他的兒子司馬昭在旁邊說:“以此彈丸之地,縱有埋伏又何可懼?”卻被司馬懿訓斥說:“稚子何知?速退!”

於是司馬懿的大軍就此撤退,而諸葛亮的西城也得到了保全,而司馬懿為何會撤軍更是引起了後世很多的爭議,因為這裡有很多的疑點,而有人認為其中最大的疑點就是城樓上的兩童子,他們作為小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表情,那一副淡定的樣子很難偽裝。

所以讓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必定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想了很久以後終於想明白,諸葛亮確實肯定自己不敢進攻,所以他與身邊的小孩都有恃無恐,而自己也確實是不敢進攻,畢竟一旦沒了對手,那麼作為大將的自己也就難免“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

當然,空城計只是出自《三國演義》的杜撰,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並未運用,他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曹魏的統帥是曹真,先鋒是張郃,司馬懿此時尚且在千里之外的洛陽,自然也無從中計了。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

最新評論
  • 1 #

    司馬懿因為看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才撤兵 要不然把諸葛亮打敗了 曹操沒有對手了 就會對司馬家族動手 如果諸葛亮不是空城計 司馬懿就會進攻使兩敗俱傷 司馬家族好乘虛而入

  • 2 #

    唐國強之後再無諸葛亮

  • 3 #

    如果司馬懿上去一刀剁了諸葛亮,那司馬懿也就時日不多了,皇帝會想諸葛亮這麼厲害都不是你的對手?這還得了?留不住你。有時候保全別人就是保全自己,所謂的大智若愚。

  • 4 #

    看破而不點破,自有其道。

  • 5 #

    殺進城去,活捉諸葛亮。再去捉那倆小孩,結果是倆同輸。這買賣不化算,轍吧。

  • 6 #

    還有這樣想的,司馬懿傻啊!他吃過虧才不敢冒險的,他追來幹嘛呢?

  • 7 #

    套路深!高手過招點到為止!

  • 8 #

    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早都溝通好了,如果司馬懿平定了蜀國,那司馬家族早都讓曹家滅門了,況且這個時候,曹家勢力還很大,也有一大批文臣武將,司馬懿跟本沒有力量一博。諸葛亮也一樣,如果平定了天下,劉家也會滅了他,不要小瞧劉嬋,該出手時就出手,絕對不會含糊。況且還有幾個大臣也很厲害。所以說,這兩個人都不能死,誰殺了對方,等於是自殺。

  • 9 #

    換個人可能不會中計,只是兩人知根知底,感覺自己不會錯。

  • 10 #

    正是這些人以一己之私製造了國家分裂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古代的宮女都搶著伺候皇帝“衝龍溝”?什麼是“衝龍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