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368年,元朝的最後一任皇帝逃離了大都北京。

他這一跑,就再也沒有回來。自此,元朝這個曾經強極一時的統一王朝徹底退出中原,並逐漸分崩離析,走向了覆滅。

而這位拋家舍業的跑路者,正是元朝的末代君王——元順帝。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元順帝本名孛兒只斤·妥歡帖睦爾,這在蒙語中是“鐵鍋”的意思。誰能想到,這元朝滅亡的大鍋,最終不偏不倚地就扣到了他的頭上。

元順帝究竟是一位怎樣的皇帝?他為什麼會逃離北京?亡國之鍋,他背得冤不冤呢?

曲折的上位之路

元順帝雖然生在帝王家,但童年的境況實在不好過。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元明宗即位稱帝,結果剛即位就被他的叔叔——也就是後來的元文宗毒害。十歲時,他被叔叔元文宗送到高麗(今北韓)監禁起來,並不得與人接觸。一年後,又被叔叔文宗打上“非明宗親生”的標籤,流放到了廣西。

如果劇情繼續這麼發展,皇位應該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沒想到元文宗壽命不長,1332年,29歲的文宗病逝。臨終前也許是良心發現,他堅持把皇位傳給明宗的兒子。不過此時朝堂的權臣是燕鐵木兒,他沒有遵守元文宗的遺詔,立明宗的長子妥歡帖睦爾,而是立了明宗幼子繼位,是為元寧宗。不料當年十一月,元寧宗就駕崩了。在皇太后的堅持下,燕鐵木兒不得已,只好將流放在廣西靜江的妥歡帖睦爾接回京師。到了良鄉,燕鐵木兒親自來迎接他。兩人並馬徐行,燕帖木兒向他具陳迎立之意。妥歡帖睦爾當時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一時嚇得不敢回答,這讓燕鐵木兒十分懷疑,到大都後也沒有立他為帝,再加上司天監的太史也說妥歡帖睦爾不可立,立則天下亂,所以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直到燕鐵木兒死後,皇太后與大臣商議,才正式立他為帝。

壓抑的傀儡生涯

1333年,十三歲的元順帝登基稱帝。但因為年紀幼小,又長期流放在外,他對於朝政大權一時還難以駕馭。有大臣趁機勸諫說:“天下事重,宜委宰相決之,庶可責其成功;若躬自聽斷,則必負惡名。”少年順帝深信不疑,從此“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焉”。

元順帝將擁立自己上位的功臣伯顏提拔為中書右丞相,並委以重任。但他哪裡能想到,這個任命讓他徹底失去了對朝堂的掌控權。

伯顏得勢後,將燕鐵木兒的殘餘勢力一掃而空,就連燕鐵木兒的女兒——元順帝的皇后也未能倖免。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伯顏在朝堂廣植親信,排斥異己,致使“省臺院官皆出其門下,每罷朝皆擁之而退,朝廷為之空矣”。他還利用手中大權“擅爵人,赦死罪,任邪佞,殺無辜”,把諸衛精兵都收為己用。他隨意貪汙,規定“府庫錢帛聽其出納”,致使“天下貢賦多入伯顏家”。此外,他還對漢人極盡打壓、取消科舉考試……隨著伯顏倒行逆施之舉愈演愈烈,全國各地義軍四起,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亂。而伯顏卻不斷要求順帝給自己加官進爵,受封官銜一度多達246字。史書記載,當時世人甚至不知有皇帝,“惟知有伯顏而已”。

這一切,元順帝自然都看在眼裡。雖然表面上看似若無其事,但私底下卻一點都沒閒著。他在逐漸積蓄自己的力量,同時籠絡了一位得力助手——伯顏的侄子脫脫。1340年,元順帝聯合脫脫髮動政變。他們趁一次伯顏外出遊獵之機,關閉都城大門,將其驅逐出京。這一年,元順帝二十歲。

蟄伏了七年的傀儡皇帝,終於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權力。

短暫的光輝

元順帝的親政,一度給元朝帶來了希望。

親政第二年,元順帝改年號為“至正”,他和名臣脫脫一起,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至正新政”。在這場新政中,元順帝將伯顏制定的種種苛政盡數廢除,並重開科舉、平反冤獄、免除了百姓積欠的各種稅收,放寬了對漢族百姓的許多限制,使得朝野上下氣象一新。

尤其在用人方面,元順帝儼然做出了一個明君典範。在脫脫等人建議下,他不僅重開科舉考試,而且恢復了世祖時期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選才方針,下詔“南人有才學者,依世祖舊制,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皆用之”。而且順帝用人特別注重“尊禮舊臣”和“徵用老臣”,於是一批前朝遺老得以重新發光發熱。在選任地方官員時,元順帝也主張全面考察。據《庚申外史》記載,“凡選轉某人為官,必問曰:‘此人以前行過事,果然一皆善否,為我悉陳之可也’”元順帝曾對一批新上任的郡守說:“汝守令之職,如牧羊然,飢也與之草,渴也與之水,飢飽勞逸,無失其時,則羊蕃息矣。汝為我牧此民,無使之失所,而有飢渴之患,則為良牧守矣。”

從調節用人機制開始,這場涉及政治、軍事、文化、法律、農業等各個領域的改革,為苟延殘喘的元朝又續了一把命。

失控的人生後半場

至正初期,順帝使出了渾身解數,試圖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

但是,由於社會積弊太深,以及在改革中出現了一些失誤(比如為了解決財政危機亂改鈔法等),再加上不斷出現的天災,這場改革並沒有真正實現救元朝於水火。而腐朽王朝的種種矛盾最終在1351年這一年全面爆發了。

當時,元順帝派人治理黃河水患,劉福通、韓山童等人借治河之機,發動治河的民工,掀起了規模巨大的紅巾軍起義。從此,全國豪傑並起,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諸多熟悉的名字也相繼登上了歷史舞臺。

而此時的元順帝,在內外交困之下,已經沒有了親政之初的銳氣,轉而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1354年,權臣哈麻在脫脫率兵鎮壓張土誠等反元武裝的關鍵時刻,誣衊陷害脫脫,以求奪取宰相之位。順帝竟不辨真假,罷黜了脫脫。

罷黜脫脫,可以說是元順帝執政生涯失控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此後,元順帝越來越“怠於政事,荒於遊宴”。

帝於內苑造龍船,委內官供奉少監塔思不花監工。帝自制其樣,船首尾長一百二十尺,廣二十尺,前瓦簾棚、穿廊、兩暖閣,後吾殿樓子,龍身並殿宇用五彩金妝,前有兩爪。上用水手二十四人,身衣紫衫,金荔枝帶,四帶頭巾,於船兩旁下各執篙一。自後宮至前宮山下海子內,往來遊戲,行時,其龍首眼口爪尾皆動。

又自制宮漏,約高六七尺,廣半之,造木為匱,陰藏諸壺其中,運水上下。匱上設西方三聖殿,匱腰立玉女捧時刻籌,時至,輒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一懸鐘,一懸鉦,夜則神人自能按更而擊,無分毫差。當鍾鉦之鳴,獅鳳在側者皆翔舞。匱之西東有日月宮,飛仙六人立宮前,遇子午時,飛仙自能耦進,度仙橋,達三聖殿,已而復退立如前。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

時帝怠於政事,荒於遊宴,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首垂髮數辮,戴象牙佛冠,身被纓絡、大紅綃金長短裙、金雜襖、雲肩、合袖天衣、綬帶鞋襪,各執加巴剌般之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又宮女一十一人,練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樂用龍笛、頭管、小鼓、箏、緌、琵琶、笙、胡琴、響板、拍板。以宦者長安迭不花管領,遇宮中贊佛,則按舞奏樂。宮官受祕密戒者得入,餘不得預。

——《元史》

直到1368年,大明軍掃平中原,步步逼近元大都(今北京)時,元順帝才如夢方醒。面對大臣們固守大都的請求,元順帝長嘆道:“難道我要做宋徽宗、宋欽宗嗎?”最終他放棄了抵抗,如驚弓之鳥,連夜逃離北京。這意味著元朝徹底結束了對中原的統治。兩年之後,元順帝死於應昌。

元朝從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 到末代元順帝逃離大都(1368 年),其間傳位十代,立國不足百年,而元順帝一人就在位三十六年,佔了整個元朝歷史的三分之一!那麼,作為元朝在位時間最長,又是親手斷送了國祚的皇帝,自然要對元朝之亡負主要責任。

當然,我們也不能抹煞元順帝在親政初期所作的諸多探索和努力。當時元朝的腐化已是積重難返,並不是一人之力就可以扭轉的。但是如果這種努力的姿態能夠一直保持下去,元朝興許不會亡在他的手中。正如《庚申外史》中所說:“向使庚申帝(元順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則終保大位,何至於遠遁,而為之虜哉”。

可惜元順帝“始曾留意政事,終無卓越之志”,最後在沉淪和墮落中,將元朝引向了萬劫不復。而逃離北京,不過是這個末代皇帝最後的體面。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鐵皮石斛超強大,竟然與這些名人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