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逝世,到今天,他已經離開我們整整38年了。

周恩來生命的最後歲月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從1974年6月7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術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動一次手術。在這一年半中,重病在身的周總理約人談話220人次。談話時間最長時一次可達4小時20分鐘。會見外賓65次,會見港澳人士3次,每次時間大都在1小時左右,最短的一次也有15分鐘。開會32次,一次會最長可開3小時45分鐘。去醫院外看人5次。去長沙1次,時間5天。出席了新中國成立25週年國慶招待會、四屆人大會議及賀龍骨灰安放儀式……而看文字材料、批閱檔案、看書等所用的時間只能靠擠,長短、次數更是無法統計。

1964年11月5日 最後一次出訪蘇聯

周恩來作為出色的外交家一生出訪很多,僅出訪蘇聯就達十次之多,特別是1964年11月的第十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出訪蘇聯頗為引人注目,因為當時中蘇兩國持續一年多的激烈論戰正在進入高潮,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關係幾近僵化。正在這個時候,蘇共領導集團內部突然發生了重大變故,就是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下臺了。這正是緩和日益惡化的中蘇兩國兩黨關係的大好機會。因此,在得到赫魯曉夫下臺的訊息後,毛澤東立即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我們下一步該如何走。

經過研究,中共決定派以周恩來總理為團長的代表團借祝賀十月革命47週年為由同蘇共接觸,了解蘇共新領導今後對華意圖,尋求中蘇兩黨團結的新途徑。

11月7日,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了紅場觀禮。在晚上的酒會上,周恩來建議賀龍副總理一起去向老朋友敬酒……

1974年5月29日 最後一次與毛澤東握手

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攜手近半個世紀漫長的歲月裡,可能沒有人知道他們握過多少次手,也無法計算他們究竟握過多少次手!

1974年,周恩來的病情已惡化,癌症轉移,身體明顯消瘦。可是,無私無畏的周恩來作為一位非凡的政治家,十分清楚自己在中國政局中處於何等重要的位置。一息尚存,就不能躺下。為了不使黨和國家的大權落入“四人幫”手中,他千方百計地解放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幹部,以填補自己之後在政治上出現的真空。

同時,他拖著重病之軀,仍然夜以繼日地忙碌著。

5月29日,周恩來又陪同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會見毛澤東,這是他最後一次走進毛澤東書房。會見結束時,鄧小平、喬冠華和主席告別後就走出書房的門,杜修賢一看,總理還站在門旁……杜修賢突然有一種感覺,總理可能要和主席握手告別。他一動不動,似乎期待著什麼又似乎不在期待。心裡的感覺一時說不清楚。

毛澤東送客走到門邊,和站在旁邊的周恩來的目光相遇,瞬間,一臉的微笑飛逝而去,立刻憂傷地垂下眼簾,這速變的表情令杜修賢驚詫不已,他第一個反應就是端起照相機,鏡頭對準他們的身影……

鏡頭裡,毛澤東憂傷地耷拉著眼皮,頭稍稍地低著,蒼老的臉上佈滿愁容和病容。花白稀疏的頭髮在腦頂閃出一片智慧的空間,整齊地向後披去。他迎著高懸的攝影燈,臉上的肌肉明顯鬆弛,但很光潔。淺灰色的中山裝隨和地穿在身上,顯得淡泊莊重。

已經十分消瘦的周恩來用溫馨睿智的雙目深情地正視著毛澤東……周恩來一邊看著攜手近半個世紀的毛澤東,一邊慢慢地伸出手,毛澤東也慢慢地把手伸了過去。兩雙操縱中國革命方向的巨手再次握在一起,組成了這神聖且又沉重的瞬間。當杜修賢“咔嚓”一聲按下快門時,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卻是共和國第一位總理和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袖最後一次對著攝影鏡頭握手道別。

1974年6月1日 最後一次離開中南海西花廳

1972年5月,周恩來在一次身體常規檢查中發現患了癌症。長期的超負荷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數不清的磨難,使他心力交瘁,病情急劇惡化。雖然於1973年3月10日在北京玉泉山做了第一次膀胱鏡檢查和電灼術治療,但病情並未好轉,日趨惡化,以至血尿不止,有時還形成凝血塊堵塞尿道內口,排尿相當困難,疼痛難耐。為此,1974年6月1日,周恩來不得不住院治療。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

這天中午,周恩來到辦公室整理了一會兒檔案,囑咐祕書帶上他要看的書籍和待批的檔案,並口授了“六月一日後對送批檔案的處理意見”。然後,穿起中山裝,披上藏青色大衣,緩步來到院子裡。

周恩來站在等候的汽車旁遲遲不肯上車,對這個工作和生活了20餘年的院落看了又看,凝望不語。是啊,他關心愛護的陳毅、陶鑄和王進喜等同志都是他眼睜睜地看著被癌症奪去了生命的。很清楚自己病況的他知道自己何日能再回來嗎?

臨車前,周恩來似乎又想起了什麼。他走回自己的辦公室,細細地環視著室內他所熟悉的每一件物品。駐足沉思了一會兒後,他再次步出屋子。

當天下午,載著76歲高齡的共和國總理的汽車駛出了中南海,開進位於北海公園西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五醫院。在這裡,周恩來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歲月。

1974年12月23日 最後一次航行

周恩來總理是西郊機場的常客,乘坐我們專機有72次之多。1974年12月22日深夜,我們楊師長接到葉劍英的電話:“明天中午1點,周總理要坐三叉戟飛機去長沙。你挑選一架發動機好的飛機。”根據葉帥指示,師長這次親自帶隊,由航行經驗豐富的副師長和女飛行員汪雲擔任機長。在他下達任務時,大家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總理能坐飛機,這說明他老人家的病好了!大家盼的就是這個啊?

1時許,周恩來的專車徑直開到飛機旁,走出汽車的他沒有與任何人交談,便向登機梯走去。以往周總理都是在候機大樓門口下車,在候機室與送別人員作短暫話別後再登機的。這次,坐在駕駛艙裡的汪雲他們清楚地看到,周恩來步履維艱,需要人攙扶著,他的臉上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蒼白、憔悴,還長滿了黑色斑點,他的身後緊跟著一大群帶著各種急救器材的醫務人員。

臨行前,醫務人員再次發現他便中潛血,提出必須馬上檢查治療並極力反對他的長沙之行。可是,如果他不親自到長沙見毛澤東,彙報四屆人大的準備情況,特別是人事安排,國家政權就有落入“四人幫”之手的危險。

12月23日下午3時許,周恩來乘坐的248號專機在長沙大託鋪機場安全降落。落地後,他沒有馬上下飛機,而是稍作休息後,才由人攙扶著向細雨霏霏的機艙外面緩緩地走去……

4天后,即12月27日晚上,周恩來結束了長沙之行,乘飛機返回北京。機組人員當然不清楚周恩來此行的真正目的,更不知道他在長沙的活動日程:由於周恩來這次長沙之行與毛澤東的徹夜長談,挫敗了“四人幫”篡奪國家領導權的陰謀。

周恩來和機組話別後,在衛士攙扶下乘車走了,結束了他的最後一次,也是對中國歷史命運產生巨大影響的一次航行。

毛澤東與周恩來

1974年12月26日 最後一次主持毛澤東生日宴

1974年12月26日上午,周恩來對身邊隨行工作人員說:“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晚上請大家吃頓飯,祝賀一下。”

身邊工作人員都知道,周總理從來不為自己過生日,他也不提倡過生日。只有像宋慶齡、何香凝等一些知名人士過生日,他才會專程去祝賀。為黨內領導人過生日就很少了。

看來,病中的周恩來像往常一樣,考慮毛澤東等革命前輩和革命幹部及老百姓的事情最多,且細緻而周到心中唯獨沒有他自己。

身邊工作人員進一步問了一句:“總理,都要請哪些人呢?”

周恩來說:“就是這棟樓內工作的同志,再請幾位省裡、軍隊裡的負責人。”

晚上,周恩來和湖南省的幾位領導同志同坐一桌,北京來的隨員和湖南省的幾位工作人員坐在另一桌。

二十幾個人開始了慶祝毛澤東生日的晚宴。毛澤東主席雖然當時並不在場,但是,在座的都為毛主席的健康長壽頻頻舉杯慶賀。

1974年12月26日 最後一次同毛澤東談話

1974年12月23日,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意見,周恩來、王洪文前往長沙向毛澤東彙報四屆人大籌備情況。

在毛澤東住地,周恩來和王洪文同毛澤東會面。從23日到27日,他們先後向毛澤東作了4次彙報,毛澤東在聽取彙報的過程中,談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意見:

批評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毛澤東對王洪文說:“不要搞‘四人幫’。”“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但又說對江青要“一分為二”,責成江青等人作自我批評。

高度評價了鄧小平。毛澤東強調:“鄧小平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重申由鄧小平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建議。提出周、王留長沙期間,由鄧小平在北京主持工作。

指出“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在了解了周恩來的病情後,對周恩來說:“你身體不好,四屆人大後,你安心養病,國務院的工作讓小平同志去頂。”

關於召開四屆人大及其人事安排問題。毛澤東提議鄧小平為中央副主席兼政治局常委。毛澤東還就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國務院副總理、各部部長的具體人選問題提出一些意見。

12月26日午夜時分,毛澤東處打來電話,請周恩來過去談工作。這一天,是毛澤東81歲生日,毛澤東和周恩來這兩位相處近50年的老戰友,促膝長談,直到次日凌晨,長達4個小時。這是毛澤東、周恩來生前最後一次談話。

毛澤東、周恩來共同作出的“長沙決策”,打碎了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長期以來企圖“組閣”的美夢,對中國未來形勢的穩定發展以及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其意義是深遠的。

1975年1月10日 最後一次做政府工作報告

1975年1月10日晚,北京京西賓館會議廳燈火通明、莊嚴肅穆。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閉幕會正在這裡舉行。剛從醫院趕來會場的周恩來,身著略顯寬大的深灰色制服,面容清癯而雙目炯炯有神。他端坐在主席臺上,親自主持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在通過全會各項議程之後,周恩來用遲緩、沉穩的語調向到會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發表講話。一週之後,新華社才遲遲播出中共十屆二中全會的訊息。這是一則短得不能再短的全會公報,其中,按過去慣例應作報道的出席會議的人員情況、會議主持人及講話人等,都統統不見了。報道中的最後一行字是:“會議選舉鄧小平同志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對於生前最後一次參加並主持中共中央全會的周恩來來說,有這一句話,也就足夠了。

三天之後(1975年1月13日)的晚8時,人民大會堂大廳裡燈火輝煌,莊嚴肅穆,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終於開幕了。這時,距三屆人大的召開整整過去了10年,距1970年毛澤東第一次提出籌備這屆人大,也過去了近5年的時間。77歲的周恩來已經是重病纏身,面對代表的期待,他流露出特殊的神情。對這位一同走過半個世紀革命歷程的戰友與兄長的身體情況,鄧小平心裡十分清楚,總理今天宣讀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是由他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主持起草的。代表們痛心地發現,眼前的周總理同10年前相比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因過度操勞,他消瘦得幾乎變了形;臉上、手上都佈滿了皺紋和老年斑;動作和聲音也顯得那樣蒼老、疲憊……但他仍然沒有忘記10年前提出的強國夢———“四個現代化”,人民大會堂萬人大廳內,又再次響起周恩來總理堅定、清晰的蘇北口音。在這份報告中,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向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號召。而這一號召,周恩來10年前就在這個地方提出來了,今天,他不過是又重申了這一目標。從1949年周恩來當選總理,到這次大會,已經整整26年了。這是他最後一次作政府工作報告。

2月1日下午,周恩來再次抱病從醫院出來,到人民大會堂主持有12位副總理出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列席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宣佈完各副總理分工後,周恩來又接著主持召開了有國務院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參加的國務院全體會議。

從此,周恩來把完成“四個現代化”的接力棒交給了鄧小平,告別了他的總理生涯。

1975年6月9日 最後一次參加追悼會

1975年6月9日,是賀龍元帥含冤逝世6週年的日子。這一天,中央軍委等單位準備在北京八寶山舉行一個小型的“賀龍同志骨灰安放儀式”。賀龍家屬雖被通知參加儀式,但被要求對外保密,提出“不治喪,不致悼詞,不獻花圈,不報道,不宣傳”。這是6月6日王洪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決定的。

賀龍的長女賀捷生在6月7日分別寫信給毛澤東和周恩來,表示對這種做法“百思而不可解”。周恩來看信後立刻給毛澤東寫信說:“……始知紀念會召開,無悼詞,不登報。”“今得賀捷生同志此信,特送上。如主席另有指示,當與政治局設法補救。”當天,毛澤東批覆:“照總理意見辦理。”周恩來託人轉告賀捷生,要她顧全大局,一定參加她父親的骨灰安放儀式。賀捷生表示:聽總理的話。

6月9日下午,賀龍骨灰安放儀式在一片沉痛和肅穆的氣氛中舉行。接到毛澤東批示後,周恩來決定:重新佈置會場,安放花圈,準備悼詞,他自己親自參加這個儀式。

當年出席儀式的徐向前回憶說:“總理是不顧人們的勸阻而抱病參加的。他簽到時,顯然是由於心情激動和身體虛弱,書寫簽到簿時手哆嗦得很厲害。”

在去八寶山前,周恩來的心情一直難以平靜。鄧穎超覺察到後,打電話給賀龍夫人薛明說:“總理也許來。若來了,你們雙方要控制些感情。”當在八寶山的休息室裡見到薛明和她的子女時,周恩來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了。

伴隨著低迴的哀樂,周恩來走進賀龍同志骨灰安放儀式會場,在賀龍遺像前深深地鞠了7個躬。之後,他代表黨中央致悼詞……

1975年9月7日 最後一次接見外賓

1975年6月以後,周恩來由於癌症的折磨,身體極度消瘦,體重竟減少到30.5公斤。進入9月份後病情更是急轉直下,癌細胞繼續擴散,免疫力嚴重下降。鑑於這種危險病況,醫療組不得不取消他的所有外事接待活動和室外散步。

9月7日,周恩來不顧病情的嚴重惡化和醫護人員的一再勸阻,堅持會見了伊利耶·維爾德茨率領的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這是周恩來生前的最後一次外事活動。

當與外賓談到自己的病情時,周恩來坦然、肯定地告訴客人說:“馬克思的‘請帖’,我已經收到了。這沒有什麼,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法則。”

接著,周恩來充滿信心地說道:“我現在病中,已經不能再工作了,鄧小平同志將接替我主持國務院工作。鄧小平同志很有才能,你們可以完全相信,鄧小平同志將會繼續執行中國黨和政府的內外方針。”

整個會見只有短短的15分鐘。

10多年後,當維爾德茨說起這次會見時,深情地稱會見“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下、也是在一個令人難以忘記的情況下進行的”,“是非常熱烈和激動人心的”。

1975年9月20日 最後一次在檔案上簽字

1975年9月20日,病危的周恩來不得不再次接受住院後的第4次大手術。

周恩來清楚,施行這次手術的結果很難預測。在進入手術室前,他要工作人員找來自己於1972年6月在中央批林整風彙報會上作的《關於國民黨造謠汙衊地登載所謂〈伍豪事件〉問題》的報告錄音記錄稿,用很長時間仔細看了一遍,然後,用顫抖的手簽上名字,並註明簽字的環境和時間:“於進入手術室(前),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日”。這是周恩來生前所作的最後的一次簽字。

進入手術室時,周恩來竭力大聲地說了一句久埋在心裡的話:“我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以表明自己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受“四人幫”誣衊時的嚴正態度。在場的鄧穎超要汪東興將此情況報告毛澤東。

1976年1月7日 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1976年1月5日凌晨,醫務人員為生命垂危的周恩來做最後一次手術。隨後,接到周恩來病危通知的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員、國務院負責人等陸續來到醫院。

1月7日,周恩來的病情繼續惡化,氣息已變得十分微弱,長時間處於昏迷狀態。醫療組成員、護理人員等晝夜守護在病房,隨時準備搶救。

深夜11時,彌留中的周恩來從昏迷中甦醒。他微睜雙眼,認出守在他身邊的吳階平大夫,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這是周恩來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為國為民竭誠盡力地操勞奉獻了一生的周總理,在垂危之際依然只想到他人!

1月8日上午9時57分,享譽中外的世紀偉人、中國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與世長辭。

(綜合《黨史文匯》、《新聞資訊報》、《每日新報》、《人物週報》)

轉自:共產黨員網

最新評論
  • 1 #

    鞠躬盡瘁,為人民!

  • 2 #

    總理啊,總理,您愛的是人民,唯獨沒愛您自己。您的人民想念您。

  • 3 #

    剛看完電影片《周恩來》,人民的好總理。讓我哭了幾次

  • 4 #

    人民好總理,毛主席的最親密的戰友,鞠躬盡瘁為人民,人民永遠懷念你。

  • 5 #

    我也是,每次看到有關總理的報道,淚水總是不自覺地流心疼吖為什麼這麼好的人卻要在最後的日子飽受癌症的煎熬呢?

  • 6 #

    中國人民的好總理,、萬民敬仰,千古流芳。

  • 7 #

    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真的好想好想你。

  • 8 #

    永遠懷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 9 #

    周總理是全世界有史最偉大的領導人,是我唯一的偶像!

  • 10 #

    偉大的周總理永垂不朽

  • 11 #

    偉大的總理,全國人民懷念您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英國軍隊那些年的失敗:7000正規軍投降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