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鐵帽子王”,是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

整個清代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後期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鐵帽子王”們的世襲罔替是指王位一輩傳一輩,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孫繼承。本家假若無人,還可以由旁支子孫襲封。這項規制發端於清初,定製於乾隆。

禮親王代善一門仨“鐵帽子王”

“八大鐵帽子王”之中,禮親王代善一家出了三位,佔去了將近一半。原因是皇太極所以能夠順利登上龍庭寶座,首要是代善父子的“擁戴”之功。努爾哈赤離世時未指定繼承人,政務完全落在由四大貝勒九小貝勒組成的八旗貝勒議政會議組織掌控中。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大極,以代善年長,其自然成為諸王首領。雖然代善戰功赫赫,為人持重敦厚。但他自認為在文韜武略、治國才能和魄力方面遠不如四大貝勒皇太極。因此他聯合兩個兒子嶽託、薩哈廉和二大貝勒阿敏、三大貝勒莽古爾泰以及九小貝勒聯合提議請皇太極即汗位。

為了酬謝代善一家的擁立之功,皇太極封代善為禮親王,其子嶽託和薩哈廉分別被封為成親王和穎親王。這就是代善一家仨“鐵帽子王”的來歷,也是“鐵帽子王”制度的歷史發端。

結局:雖無心帝位,但代善畢竟年長位尊,時刻遭到皇太極提防,一生被壓抑。靠著不斷地忍讓,夾著尾巴做人,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兒子孫子,代善才得以在險惡的宮廷爭鬥中自保。他死時66歲,是“八大鐵帽子王”中最長壽者。

肅親王豪格冤獄暴死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努爾哈赤時期從徵蒙古諸部因軍功授貝勒。崇德元年,以軍功封肅親王,掌戶部事。順治三年,掛靖遠大將軍印,平定四川張獻忠。進入北京之後,多爾袞羅織罪名,下令把當初奪取皇位的對手肅親王豪格的“鐵帽子王”削除,並將其與幾個兒子一起投進大牢幽禁。並示意獄卒對豪格進行侮辱和虐待。

結局:被幽禁過程中,正當盛年.身體無病的豪格莫名死亡,時年38歲。

成親王嶽託“呆公子”

“嶽託”在滿語裡是“呆公子”或者是“傻孩子”的意思,實際上嶽託這個人一點兒也不傻,很有遠見。擁戴皇太極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明,除此之外他曾立有許多戰功。進入“鐵帽子王”行列後,嶽託重權在握,飛黃騰達。漸漸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甚至敢在皇太極面前“耍橫”犯上。1637年8月,皇太極在盛京北教場舉辦了一場摔跤和射箭比賽。並於前一天派人看望嶽託同時請他出席進行射箭表演。可嶽託在場上表演時弓箭連續脫手後心頭火起,當場大罵並拿起弓對著皇太極及客人的主賓坐席用力拋去,隨後轉身離開賽場。

結局:常德四年(1639年)正月,嶽託率軍攻打山東時不幸患上“天花”(痘疹),客死濟南,時年41歲。其死後皇太極在嶽託本旗旗地——盛京鑲紅旗界內風光秀麗的萬柳塘為其修造塋墓。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考古,淮北濉溪:明清時期釀酒作坊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