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去年的今天。

2018年11月17日,一位大國脊樑、民族功臣,溘然長逝。

你還記得他是誰嗎?

當他逝世時,已經榮譽等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2017年,被授予“八一勳章”。

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

被稱為中國的“核司令”。

當他逝世後,人們也沒有忘記他。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他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2019年2月,他成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頒獎詞是:

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

戈壁寒暑成大器,於無聲處起驚雷!

一片赤誠,一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聯!

黃沙百戰穿金甲!

甲光向日金鱗開!

頒獎詞的最後一句,就藏著了他的名字——開甲。

他就是中國的“核司令”——程開甲!

程開甲的一生,一直是不斷放棄的一生。

1946年,他抱著“科學救國”的思想遠赴重洋,到英國留學。

他來到愛丁堡大學,成為“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玻恩教授的學生。

在導師的指導下,他先後在英國《自然》、法國《物理與鐳》和蘇聯的學術雜誌上發表了5篇有分量的超導論文。

1948年,他與導師玻恩共同提出超導的“雙帶模型”。

如果順著這個學術路徑走下去,程開甲的學術前途,無比光明!

甚至,諾貝爾獎都不在話下。

但是,新中國成立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國!

於是,他謝絕了恩師的百般挽留,放棄了在英國的優厚條件,放棄了英國皇家研究所研究員職位,回到了百廢待興的中國!

為什麼毅然決然作出這種選擇?

程開甲說:

國外再大你也是外國人,你是為外國服務,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你為人民貢獻,為國家貢獻。

這種選擇,是對是錯?

程開甲總結說:

如果我不回國,不到試驗場區,可能學術成就更大些,但是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幸福和自豪。

回國,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我做的一切都和祖國聯絡在一起!

回國,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

這是程開甲的精神境界!

回到國後,程開甲還在繼續放棄。

程開甲的學術之路,起點很高。如果繼續學術研究,他的學術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1960年,程開甲加入到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

從此,在不為外界所知的情況下,工作了二十多年!

他的名字,從此成為國家機密!

他從此在學術界消失!

在這消失的二十多年裡,程開甲做了什麼呢?

成果比一般的學術論文,更為豐碩!

對國家來說,意義更為重大!

但是,只能以國家機密的形式存在!

他第一個估算出原子彈爆炸時彈心的壓力和溫度,為原子彈的總體力學設計提供了依據。

1962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被提上日程。

作為技術總負責人,他帶領科研試驗隊伍,前往新疆戈壁核試驗基地。

這裡,被稱為“死亡之海”。

50攝氏度的高溫、又澀又鹹的飲用水,戈壁灘上的飛沙走石,艱苦的條件,考驗著每個人的意志。

就在這片“死亡之海”,他領導和參與了一次又一次核試驗。

他擬定並組織論證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總體方案,帶領團隊研製出測試、取樣、控制用的儀器裝置,取得了中國從無到有的開創性突破。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700多臺套儀器,全部拿到測試資料。

此後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程開甲一直奮鬥在新疆戈壁核試驗基地。

他又主持了包括首次氫彈、首次兩彈結合、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豎井試驗等在內的三十多次核試驗。

他常會不顧坍塌、輻射和高溫的危險,到爆後的現場、到地下核爆炸開挖後的現場、甚至最危險的爆心去勘察。

別人勸他,這麼危險的地方,就不要親自去了。

他卻對勸他的人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位中國指揮核試驗最多的科學家,去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去世。

享年101歲。

什麼是真正的死亡?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為什麼說為國家、為民族作出卓越貢獻的人,“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因為,他被整個民族銘記,永遠不會真正死亡!

換句話說,他已經實現了“永生”!

程開甲就是這樣一位實現了“永生”的人!

我們永遠不會忘了他!

因為,他是中國核武事業的開拓者,中國核試驗技術體系的建立者…

我們永遠忘不了他!

因為,如果沒有他,讓中國真正站起來的一次次蘑菇雲,不知道會晚幾年!

程開甲院士,永生!

為中華民族作出卓越貢獻的英雄們,永生!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越南戰爭之41:兵變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