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楊立三(1900-1954),今長沙縣金井鎮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的奠基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任後勤部長,畢生致力軍隊後勤工作,貢獻卓著。原名詠南,後改名“立三”,是取“立言、立德,終在立身”的古訓以自勉。

1925年加入國民黨,任區黨部監察委員,接管區學務委員會,集資創辦縣立高小和尊陽女校。1926年9月,長沙縣第十四區農民協會成立,被推選為委員長。1927年加入共產黨,9月參加秋收起義,曾與何長工共同設計製作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面軍旗。

1930年8月,楊立三擔任紅一方面軍副官長,次年又兼任總經理處長,主持制定了工農紅軍第一部供給標準制度。長征中,他整整六天六夜未離開重病中的周恩來一步,與大家一道將這位未來的共和國總理抬出“死亡之地”,而自己卻病倒了。他不辭辛勞,長期忍受病痛折磨,忘我工作。

1954年春天時,他還向別人說:“我從頭到腳都有病,但不管疾病怎樣折磨我,有事情總是要做,我想趁能工作的時候多做一點才好。”後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才聽從中央安排赴莫斯科治病。在蘇聯時,他仍牽掛著工作,多次向機關同事寫信討論工作。

逝世前一天,醫生問他病情時,他沒有回答,而是自言自語:“繼續幹,繼續幹!”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這位畢生戎馬倥傯的革命前輩仍然是那麼強烈地渴望為黨工作!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周恩來與鄧小平的“落”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