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霜降節氣,意味著秋季將向冬季過渡,這時要重視養生保健,那麼霜降節氣如何養生呢?霜降節氣養生,衣食住行都不能忽略,下面為您介紹霜降節氣養生的五大要

霜降節氣養生原則

霜降,意味著天氣逐漸變冷,初霜出現,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節氣養生要注意什麼?下面為您介紹霜降節氣養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保健要點。

一、飲食:補冬不如補霜降

中醫認為,霜降應淡補。因此在霜降時節飲食應儘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鹽。鹽食用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同時容易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為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補物則逃不過秋天最肥碩的鴨和鮮香的羊肉,煲湯時最好還要加上黨參、當歸、熟地和黃芪四味中藥,各有益處。

這個時節常用的進補中藥有沙蔘、天冬、麥冬、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蔘、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黨蔘、白朮、人蔘、茯苓、薏苡仁等。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藥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藥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

此時節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若想收斂陽氣可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儘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二、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俗語有“霜降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人們要注意新增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做好禦寒準備,預防感冒。

保健專家特別提醒,秋天人體面板易乾燥、脫屑,貼身衣服應定期換洗。手足保養上,要保持雙腳乾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

霜降時節,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並減少下肢痠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此時節,由於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賴床貪睡。對此,保健專家解釋,早晨臥室中積蓄著肌體一夜排出的廢氣,空氣汙濁,影響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氣中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會使人更易發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祕等。睡眠時間過長,還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縮力,破壞心臟活動和休息的規律。長期下來,人體體質會變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時節要避免賴床不起,宜早睡早起,養成規律。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補冬不如補霜降,養生牢記這3點,一個冬天都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