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霜降節氣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4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

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隨著霜降的到來,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進入了千樹掃作一番黃的暮秋、殘秋和晚秋。

霜降習俗

吃柿子

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霜降時節,中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此時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

進補

此外,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後“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在霜降時節,閩南地區會吃鴨子,廣西地區會吃牛肉等等。

送芋鬼

霜降節氣時,人們同樣非常重視,各地還有祛凶、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裡面放入乾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闢凶迎祥。

賞紅葉

“霜葉紅於二月花”。霜降後,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正是賞秋葉的好時候。

賞菊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中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藉以表達自己的情思和寄託。尤其是南方地區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

霜降節氣,氣溫降低引起的冷刺激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收縮,從而血壓增高,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對於高壓病患者而言,如果不注意調節,就有可能引發腦中風、腦血栓等疾病。這是因為血壓驟然升高,會使原本脆弱的腦血管破裂而引起腦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腦血栓。

霜降養生

飲食宜平補

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的相互關係上,此時的進補應以“平補”為原則,選擇具有滋陰潤燥、益氣固表作用的食材。一方面,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對抗寒冷氣候變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順應秋季補肺的時令要求,緩解由於肺燥引發的各種疾病。

起居養陰氣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霜降是秋冬交替時節,更應注意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凡起居、情志、運動,皆應順應“秋收”的原則。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早睡可養精蓄銳,保證體內陰氣內藏。早起能防止體內陽氣外洩。同時,這個時節建議大家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情志穩定

應收斂神氣,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動怒,以免火氣內鬱,耗傷陰津,出現肝陽上亢,從而誘發高血壓、中風等疾病。

運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農曆九月,一片秋高氣爽的景象,此時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

氣溫越來越低,最好等太陽出來或比較暖和的時候出門鍛鍊,如果活動量大出汗熱了,應該解開衣釦,讓身體慢慢降溫。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洩,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穿衣要保暖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俗語有“霜降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人們要注意新增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做好禦寒準備,預防感冒。

 霜降後氣溫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女性要注意腳部保暖,穿能遮蓋腳面的鞋或靴子。

溫馨提醒:

高血壓、糖尿病、中風患者,平時要多測血壓,如發現血壓不穩,要及時與醫生聯絡、調節藥量,以應對氣溫變化給身體帶來的不適。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腸道不通暢肚子憋堵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