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在樓市行情,直接把人給整不會了,甚至之前被封為教科書式的置業信條也不再適用。

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當初任博士說出這個結論的時候,頓時讓許多購房者茅塞頓開,似乎自己已經把握了房價變化的命脈。每個人都成為了樓市專家,都可以判斷樓市未來的走向。

其實在2017年這個理念提出來的時候還是有效的,房價也是按照這個理論變化。畢竟短期內房價的漲跌就是看貨幣的發行量,一旦水龍頭放開,水就要流到房地產,利率降低,那麼房價必然會漲。

中期的話,就是市場供應理論支撐了,當土地供應增多,那麼開發商拿地就多,蓋得房子就多,結果就是房價降低;相反的就是房價上漲。

長期看人口,人口就是購買力,只有人口不斷淨增長,城市不斷流入新的購買力,那麼市場的需求就在不斷增加,房價就很難下跌。

但是,隨著近兩年樓市的現狀讓我們發現這個理論似乎並不適用了,不靈了。

就那長期看人口這個理論來說,數據顯示2021年的重點城市人口流入數據,人口增量最多的是成都、杭州,人口淨流入分別為 24.5萬、23.9萬。

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數量為2119.2萬,2010-2020年常住人口增量高達581.89萬;杭州常住人口數量為1220.4 萬,2010年-2020年新增人口共計323.56萬,新一線城市人口流入趨勢明顯。

人口在持續流入,單從人口端看,按照任博的理論此時房價應該是漲的,但事實上也並非如此。

個人認為現在的樓市行情之所以與之前的理論相背離,大概率是房住不炒的調控主基調效果顯著。國家在逐漸剝離房地產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要讓房地產有一個新的健康的發展模式,而不能一味的靠放水。

同樣的,買房這件事我們也應該有新的理論,之前大家都認為買房就買高層住宅,應為高層住宅視野更好,空氣更好,隱私性更強,住起來舒適度高。

但隨著新規的發佈,住建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中,針對住宅部分有明確規定: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要以多層為主。也就是說,以後不僅要限制高層建築建設,同時住宅的高度也要受到限制。對於土地資源並不緊缺的縣城,已經沒有必要建設高層住宅了,未來新建商品房中,將以低層住宅為主。

同時,對於那些想建高層建築的城市也做出了要求,比如常住人口、經濟總量等做出硬性標準,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是不能建高層。否則建成之後也沒有那麼多人居住,最後一個個小區亮燈率不足30%,成為鬼城。

這造成了加大的資源浪費,也不符合中國綠色發展的新理念。

限高令的出臺,直接導致後期新建的33層住宅減少,其實之所以現在限制高層住宅的建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防止後期高層建築無法處理,成為新型“貧民窟”之後,拆除成為困難。

為何高層建築會成為貧民窟呢?主要是高層住宅的幾個難題:

首先是高層建築因為需要電梯、自來水增壓、電網、電氣等設備,後期這些隨著時間都會老化、損壞。維修或者更換都是一大筆費用,即便有維修基金,等10年後小區第一批居民實力強些的都已經搬出去換了新房子,後續還繼續入住的大多是資金不寬裕的業主。

除了這些,必然還有很多資金能力欠缺的租戶,他們會願意動用維修基金嗎?即便全體業主都簽字後,那一點錢也不夠,必然還需要業主們出錢,但是誰又願意出錢呢?

其次,高層住宅破敗之後,即便想拆除重建都不太現實,開發商不願意接手,沒有利潤可圖,只能繼續老樣子維持著。每天掉個牆皮,漏水、滲水、衛生差,然後電梯時不時的損壞,居住舒適度大大降低。

所以,後續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要麼現在購買低層住宅,比如洋房,或者等高層的住宅住個10年多之後賣掉置換一個更好的,同時選擇一個物業服務較好的高品質住宅,也能大大減緩“貧民窟”的到來。

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得了糖尿病總失眠?這是血瘀惹的禍,王清任這一方,活血化瘀助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