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善、惡、動、靜、性、理、氣,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關係?它們都是帶有哲學魅力的字眼,不論佛家、道家、儒家,三家都對其有過論述,如果將講述它們的內容摘出來,估計能有一本的厚度了。

侃去花間草,因曰:“天地間何善難培,惡難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少間,曰:“此等看善惡,皆從軀殼起念,便會錯。”侃未達。

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惡之分?子欲觀花,則以花為善,以草為惡。如欲用草時,復以草為善矣。此等善惡,皆由汝心好惡所生,故知是錯。”

曰:“然則無善無惡乎?”

曰:“無善無惡者理之靜,有善有惡者氣之動。不動於氣,即無善無惡,是至善。”

薛侃在清除花中草時,有所感悟而問王陽明:“為什麼天地之間善難培養,惡難剷除?”

陽明先生說:“既沒有培養一說,也沒有剷除一說。”這是什麼意思?難道‘善’不需要培養?‘惡’不需要剷除?於是過了片刻,王陽明又說:“如果是這樣看待善惡,就是從形體上著眼去看,自然有錯。”薛侃還是不能理解話中之意。

於是陽明先生接著說:“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惡之別?”正如《道德經》所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對待萬物都是一視同仁,沒有善惡之分。

王陽明接著拿花草舉例:“當你種植的是花園時,只想賞花,讓花健康成長,而草會奪走花的營養,所以此時花是善,那麼草就是惡了。”

“假如種植的是中草藥,那我們只希望草健康成長,此時花會奪走草的養料,所以此刻草又是善,而花變成了惡。這些‘善惡’都是由人心的喜歡和厭惡而產生的,所以從形體上著眼去看‘善惡’是錯誤的。”

所以,凡是從“眼耳鼻舌身意”之形體上產生的善惡都是假的,所以《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上產生的對立分別的念頭。換個角度或者立場,立刻就變了,所以都是虛妄假象。《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蘊皆空’,也同樣如此。

薛侃接著問:“既如此,那豈不是無善無惡了嗎?”

陽明先生回答說:“無善無惡是理之靜,有善有惡是氣之動。不為氣所動,就是無善無惡,也可稱至善了。”

這句話比較難理解,什麼是‘理之靜’?什麼是‘氣之動’?什麼又是‘至善’呢?要明白這個,需要弄明白‘理’與‘氣’的關係,和‘靜’與‘動’的關係

在《傳習錄》裡王陽明說過這樣一段話:

“生之謂性”,“生”字即是“氣”字,猶言氣即是性也。氣即是性。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才說“氣即是性”,即已落在一邊,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從本源上說。然性善之端,須在氣上始見得,若無氣亦無可見矣。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即是氣。程子謂“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亦是為學者各認一邊,只得如此說。若見得自性明白時,氣即是性,性即是氣,原無性氣之可分也。

大致意思是,‘生之謂性’,而‘生’字即是‘氣’字,所以‘氣’即是‘性’。但是‘性’與‘靜’有所不同,有‘靜’則有‘動’,所以有了分別,就落在了一邊,不是性的本原了。

孟子的性善論是從本原上說,但是性善的開端需要在‘氣’上才能看得見,如果沒有‘氣’,就看不到了。所以才說‘有善有惡是氣之動’。孟子的四段: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同樣也是要在‘氣’上才能看得見。

程子說:“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是因為現在很多學者只認識一邊,要麼只論‘氣’,要麼只論‘性’,將‘氣’與‘性’分開來說了,所以程子才這麼說。

如果見到自己本性時,就能明白‘氣即是性,性即是氣’,兩者本來沒有性氣之分。而我們知道,‘性’即‘理’也

王陽明說過:“理者,氣之條理;氣者,理之運用;無條理則不能運用,無運用則亦無以見其所謂條理者矣。”所以‘是‘理’的運用,如果沒有氣的運用,那麼我們也就無法發現天理。

所以‘理’與‘氣’的關係,基本已經明白了,‘理’為體,‘氣’為用,體用一源,他們本就是一體。那如何理解‘靜’與‘動’的關係?他們與‘性’和‘氣’又是什麼關係?

陽明先生曰:“心不可以動靜為體用。動靜,時也。即體而言,用在體;即用而言,體在用。是謂‘體用一源’。若說靜可以見其體,動可以見其用,卻不妨。”

陽明先生說:“心不可以用動靜來作為體和用,心即理,說‘心’就是在說‘理’。動靜是時機的變化,他們只是暫時的。就體而言,用在體;就用而言,體在用,所以才有‘體用一源’的說法。但是動與靜並不滿足這種關係,如果說‘靜’時可以見到‘理’之本體,‘動’時可以見到‘氣’之運用,這就不會錯了。”

到此,就能明白王陽明為什麼會說:“無善無惡是理之靜,有善有惡是氣之動。不為氣所動,就是無善無惡,也可稱至善了。”

心之本體是無善無惡的,可在‘靜’的狀態下體會到,當氣動了之後,就分出了善惡。當我們通過‘格物致知’,切實的‘致良知’,就能‘為善去惡是格物’,而既知‘格物’,既知‘至善’矣!

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痛風患者如何備孕?備孕期間可以吃降尿酸藥嗎?醫生告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