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幾乎是每個腎臟病患者牢記於心的飲食宣言,然而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悠久豆製品食用文化的民族,會讓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著這樣的飲食宣言對豆製品望而卻步。

因而常常會有就診的患者問“醫生,我是不是不能吃豆製品?”,或者問“醫生,我能吃豆製品嗎?”到底對於得了腎臟病的患者,豆製品能不能吃呢?

既往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儘量不吃或少吃豆製品彷彿已經成為一種約定成俗的理念,然而2017年8月16日,國家衛計委釋出了九項《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其中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明確推薦慢性腎臟病人可以吃大豆蛋白。

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

腎病為什麼要低蛋白飲食?

我們知道血肌酐、尿素氮是蛋白質的代謝廢物,血尿酸是DNA的代謝廢物,血磷也主要來自於蛋白質。

對於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準確的說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後,腎功能減退,腎臟排鈉能力下降,導致鈉水瀦留和水腫;排磷能力下降,導致血磷升高;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等代謝廢物在體內蓄積,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和血肌酐和血尿酸升高等。

如果對蛋白飲食不加控制,會進一步導致血肌酐、血尿酸和血磷升高,加重病情。所以慢性腎衰竭病人要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目的是減輕上述併發症,延緩腎臟病的惡化。

但是,蛋白質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必需品,如果攝入少會導致營養缺乏。一方面要吃,一方面又不能多吃,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那就是優質低蛋白飲食。

什麼是優質蛋白?

何謂優質蛋白呢?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有些氨基酸人體能夠自己合成,有些氨基酸人體合成不了,而必需從食物中獲取,這些必需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比例和人體接近的蛋白質我們稱之為優質蛋白質。牛奶、雞蛋、精肉等動物蛋白是優質蛋白,而植物中所含的蛋白是非優質蛋白。

但是,大豆蛋白是優質蛋白。

國家衛計委此次釋出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衛生行業標準中指出:“將適量的奶類、蛋類或各種肉類、大豆蛋白等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因為大豆蛋白質的品質比糧穀類所含蛋白質的品質要高,穀類食物中普遍缺乏一種必需氨基酸叫賴氨酸,但賴氨酸在大豆中含量卻很高。而且大豆氨基酸的組成更接近人體的需要,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其餘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較豐富,在營養價值上完全可與動物蛋白相媲美,也屬優質蛋白質。

中醫對大豆的認知

中醫對大豆與腎臟的相互聯絡早已認識到。

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說: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谷豆……”。

《類經》對大豆與腎病的關係的理解則更加深入:

“脾病者,宜食米飯牛肉棗葵(此下言髒病所宜之味也。脾屬土,甘入脾,故宜用此甘物)……,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慄藿(大豆黃卷,大豆芽也。腎屬水,鹹入腎,故宜用此物)……”。

在長期的中醫醫療實踐中,赤小豆、黑大豆作為治療水腫的常用藥物或食物,並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而且每100克大豆的鉀含量為1503毫克,血鉀高的慢性腎衰竭患者食用要慎重;

常見的豆類分為大豆類和雜豆類。大豆即黃豆,雜豆是蠶豆、豌豆、綠豆、芸豆等其他豆類的統稱。所以大家會有誤解,並把大豆和雜豆混為一談。雜豆含有的是非優質蛋白質,當然不符合腎病飲食要求。而豆製品一般是用黃豆製作,含有的是優質蛋白質。

所以腎友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腎病情況,在詢問醫生後,適當選用大豆及豆製品。

#中醫養腎#@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團#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養生就是養陽氣生,這4件事是損耗陽氣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