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黃帝內經》中說“溼盛則濡洩”,意思是說,當溼氣過重的時候就會產生大便次數增多,而糞便稀薄,如同濡洩一般。

溼熱過重,必傷及脾胃。從大便的形狀有時候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包括一些所謂的前因後果,我們今天看看溼熱的症狀應該如何對待呢?

脾胃的功能與思路

在中醫上脾胃的功能其實是所謂的升清降濁,脾把水谷精微運化之後,把營養運往其他地方,把濁通過大便和小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所以當脾胃虛弱的時候,升清降濁的功能便無法很好的實現。水谷精微自然就分配不出去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多餘的營養還是本該排洩出去的殘渣便會沉積下來,積久必降。最終成為大家說的濁氣一起隨著大便排出體外,所以這個時候的大便往往是量大而稀,裡面含有殘渣和沒消化的水谷精微。

如何分辨症狀

從大便上來看,不僅有溼熱引起的腹瀉,還有寒溼引起的腹瀉。兩者症狀不一樣,治療手段也不一樣。一般大便清稀如水,伴有腸鳴腹痛,這一般屬於寒溼型腹瀉,要祛寒溼。

而一旦出現瀉而不爽,顏色黃褐,氣味臭,伴有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則屬於溼熱型腹瀉,應該祛除溼熱。

通過症狀上的不一樣,通過大便形狀的區別都可以看出是溼熱引起的還是寒溼引起的。

大便出問題根源在哪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知道,這肯定是有溼熱,是溼氣重的問題。這一點說的非常好,但是其實還有一點原因。

我們反向推理可以得知,凡是溼氣重,溼熱嚴重者,經常有脾虛的症狀,所以在祛溼的同時還有注意脾胃的調理。脾虛和溼氣重二者可謂是永不分離的。

大便黏膩,溼氣為患。溼氣過重,脾虛運化弱。健脾祛溼不斷可以祛除現有的溼氣,還可以增強脾的運化能力,防止溼氣又積久成邪。

溼熱型祛溼

其實,講到這裡,我們已經清楚所謂的溼熱型祛溼只是根據症狀的不同,表現的不同採用的不同祛溼方法。

分辨是寒是熱是我們祛溼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祛溼就好比蒙著眼睛賽跑一樣,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全靠運氣。

總結一下:大便黏膩的3個原因可以歸納為:

(1)溼氣過重

(2)積久化熱,成為溼熱

(3)脾虛,運化弱

而這3個原因是相互作用的,所以針對這一的症狀,我們一般以清熱祛溼為主。熱以寒治,常用的一些可以同時祛溼洩熱的方子。

比如在傷寒論當中就有梔子柏皮湯,以梔子,甘草,黃柏三種為藥,煎水喝,能清熱利溼。(具體量數請諮詢醫生)

重點:要點打圈圈,要考

在這篇文章所描述的現象下,我們要記住三個點:

(1)大便黏膩的現象是因為什麼?

溼熱的原因。

(2)溼熱是溼氣中的一種嗎?

溼氣分寒溼和溼熱。

(3)溼氣重和什麼有很大的關係?

溼氣重和脾虛有緊密的聯絡。

【除此之外,大便黏膩不成形如果同時辦了口氣大的症狀,可能為溼熱入侵胃部,導致胃火重,要注意飲食清淡,祛溼熱,禁生冷】關注我,了解更多的養生之道!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用好小柴胡,不用請大夫!中醫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湯大揭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