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飲食文化中湯的歷史淵源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而食文化僅僅一千多年,但是湯文化卻長達三千年之久,古人常說的“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可以看出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了。

二、科學、健康的方式喝湯

生活中很多朋友都認為,喝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學地喝湯,才能既吸收營養,又避免脂肪堆積,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

首先我們來說說俗語中“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前先喝幾口湯,有利於食物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飯前喝湯可使胃裡的食物充分貼近胃壁,增強飽腹感,降低食慾,飯前喝湯很合乎養生原則,因為飯前湯可以先將口腔、食道潤滑一下,防止乾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促進消化、吸收。所以懂得養生的家庭吃飯,湯總是首先端上來的、而且量不太多,一小碗而已。這是很合乎養生原則的。

下面我們來說說俗語中“飯後喝湯,越喝越胖”原由,飯後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飯後喝湯還會沖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妨礙正常的消化,因此飯後喝湯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綜上所述,“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的俗語已經通俗易懂地概括出科學、健康的喝湯方式。

三、湯應該怎樣來喝?

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湯,可以讓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的熱能。最重要的是飯前喝湯既可在餐前用來暖胃,又可以讓我們餓壞了的肚子不致因狼吞虎嚥而一下子吃得太多、太急。

有營養健康專家還指出,湯應該慢慢地喝,這樣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的時候、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究竟是喝湯還是吃肉?熬煮時間太長的雞肉,吃起來口感可能有點柴,但裡面的氨基酸含量豐富,對人體極有好處。有實驗證明,絕大多數的湯,最主要的成分是鹽、油,85%的蛋白質仍然在肉裡面,只喝湯不吃渣可不行,肉就這麼扔掉好可惜。

四、生活中怎樣正確煲湯?

生活中自己煲湯還是有不少學問的。很朋友喜歡小火煲湯,一煲就是半天,認為這樣食物的營養才能充分溶解到湯裡。其實,煲湯時間適度加長確實有助於營養釋放和吸收,但過長反而會破壞營養。還如魚湯,魚肉較細嫩,只要湯煮到發白就可以了,再繼續燉不但營養會被破壞,魚肉也會變老變粗。總體來說,煲湯的材料以肉類等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為主。蛋白質的主要成分為氨基酸,加熱1—1.5小時為宜,加熱時間過長,氨基酸會遭到破壞,營養反而降低,還會使菜餚失去應有的鮮味。長時間煲的湯,雖然看上去很濃,其實是湯中水分蒸發,帶走了營養的精華。

五、湯雖然好,但是生活中四類人最好別喝或少喝湯。

1)三高人群,很多朋友都有喝濃湯的習慣,覺得湯越濃越滋補,豬蹄湯、骨頭湯熬得越白,說明裡面的脂肪含量越高,對於三高人群來說,這類湯要少喝,甚至不喝。

2)嘌呤患者,嘌呤屬於水溶性物質,在肉類、海鮮等食物中含量較高,燉煮時,很容易溶解到湯中。因此,痛風患者嘌呤代謝紊亂,應避免喝肉湯、魚湯和海鮮湯等。可以選擇不放肉的蔬菜湯或蛋花湯。

3)膽囊炎者,膽囊炎患者應當控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雞湯、肉湯中的脂肪一定要去掉,濃湯和油湯一定不要喝了。

4)胃酸多者,由於空腹喝湯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建議胃酸多的人用餐時先吃些少油的蔬菜,再吃魚肉類食物,不要一上來就空腹吃很多大魚大肉,也不要先喝魚湯肉湯。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打嗝不止特別尷尬,教你止咳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