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這幾天工作頗忙,整理病例資料有所不及。大概三方所出,一則脂肪肝病人,舌苔黃膩,荷葉降脂煎加小陷胸湯,無甚可言;一則前言肝病黃疸患者,近期黃疸漸退,病情向好,中藥改茵陳蒿湯之類清熱利溼之劑改為健脾補腎之品緩緩調理。邪氣雖去,正氣亦虛,雙脈弦緩,舌淡苔白,久病及腎,擬健脾補腎,歸芍六君子合參芪地黃東加減。

最重一則為一急性腦梗死患者,西醫診療暫且不言,從中醫考慮中風的治療問題。中風病,是約定俗成的叫法,但中風並不是真的中了風邪,所以有“真中風”“類中風”說法,後來張景嶽提出來“中風非風”。前兩天看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中風歷節病篇》裡也有反對中風這個說法,“中風就是現在的腦血管意外”“古人的看法是錯誤的,治腦血栓、腦出血,用風藥是不行的,越治越壞”,這也是一家之言,但是確實更符合現代的認知。對於大續命湯小續命湯一類的方子,我也確實沒有什麼經驗,也不好說。

個人對於腦梗一類的病,也是缺乏治療經驗,對於中風的系統學習,我以後再努力。講講當前處理的思路。中風之病,病機多在風(葉天士雲陽氣內變,類似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虛(氣虛、肝腎虛),痰(肥人多痰、痰隨氣升)、瘀(血瘀阻絡),說到底,病因病機病理產物也好,這幾個方面是綜合起來考慮的。補陽還五湯的思路,其實作為中風的治療是比較基礎的,無論人體何處阻滯,尤其是這種內生的瘀阻,首先有氣虛的基礎在這,氣虛執行不利,氣機失常;再者,腦出血、腦梗死,瘀血是基礎,腦絡瘀阻是基本病機,任何一種病因,最終造成的後果都是血管的堵塞;體質偏胖,脈象弦滑,肥人多痰,活血可住化痰,化痰也可助活血。故選補陽還五東加減為基本。

在中醫內科學五版教材裡,講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氣虛血滯,脈絡瘀阻:由於氣虛不能運血,氣不能行,血不能榮,氣血瘀滯,脈絡痺阻,而致肢體廢不能用。治宜補氣活血,通經活絡,方用補陽還五東加味通經活絡。方用補陽還五東加味。該方重用黃芪補氣,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地龍養血活血化瘀。加全蠍、烏梢蛇、牛膝、桑枝、地憋蟲、川斷等以增強通經活絡之力。如小便失禁者,可加桑螵蛸、山萸肉、肉桂、益智仁、五味子等補腎收澀之品。如下肢軟弱無力甚者,加桑寄生、鹿筋等補腎壯筋之品。如上肢偏廢者,加桂枝以通絡。如患側手足腫甚者,可加茯苓、澤瀉、苡仁、防已等淡滲利溼。如兼見語言不利者,加鬱金、菖蒲、遠志以祛痰利竅;兼口眼喎斜者,加白附子、全蠍、殭蠶等以祛風通絡;如肢體麻木者,加陳皮、半夏、茯苓、膽南星以理氣燥溼而祛風痰;大便祕結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肉蓯蓉等潤腸通便。”以上加減法亦頗為實用,中風之發病,既可以補陽還五湯,倘後遺症期,病灶穩固之後再來談改善,何其難。

另有一方曰獨活寄生湯,祛風溼止痺痛,益肝腎,養氣血,用於痺症日久,肝腎虧虛,氣血兩虛之證。痺症以關節疼痛為辨證要點,然觀該方之功用,則可加減用於半身不遂之患者,上述加減法言“下肢軟弱無力甚者加桑寄生、鹿筋”,即是加用補腎壯骨之藥之義。而獨活寄生湯,名曰祛風溼之方,實則補肝腎之品,寄生、杜仲、牛膝、地黃皆有補肝腎通血絡之功,川芎、當歸、地黃即是四物湯,人蔘、茯苓、甘草、即是四君子之義;獨活善祛下焦筋骨之間風寒溼邪,我不敢言獨活有補腎通絡之功,但擇張山雷《本草正義》一書部分見解,以示半身不遂可用獨活,非僅為祛風溼而已。“獨活氣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脈、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凡風寒溼之痺於肌肉、著於關節者,非利用此氣味雄烈之品,不能直達於經脈骨節之間,故為風痺痿軟諸大證必不可少之藥”,(患者半身不遂,肢體無力亦屬痿軟之症,此其一),“明是內虛生風,非外來賊瀉可比,潛藏鎮定之為宜,何乃以溫升之藥助其肆虐……然如著痺痿躄諸候,又多氣血虛寒,不得流利,苟非羌獨辛散,亦難速效,則病本雖屬血虛,又宜於養血滋液之中,參入宣絡溫運,徐徐奏績。……。然氣血虛寒而痿躄不仁,非吹以和煦之氣亦不能振作有為、春回黍谷,所以滋調血液之劑,亦必以溫養之藥相輔而行。但佐使之功,止可少少參加,用作引導,不得宣賓奪主耳”(省略部分,大義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類中風不可用獨活辛溫之品,而張氏辨曰:滋陰養血之品亦可酌加辛溫之品使相輔相成)。我選獨活寄生湯非為祛風溼,故僅留獨活主藥,去秦艽、防風祛風之品。留細辛者,因其通絡,非為祛風。張秉成論曰“此亦肝腎虛而三氣乘襲也。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補肝益腎,壯骨強筋,歸芍川芎和營養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參苓甘草益氣扶脾,又所謂祛邪先補正,正旺邪自除也”,用以解釋中風治療,何嘗不可。

故補陽還五湯合獨活寄生湯可試用於急性腦梗死伴半身不遂症狀者,當辨氣虛血瘀痰阻之類,但肝陽上亢者不宜。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睡不著麼?五種食物助你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