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陣秋風接著下一陣秋風,再厲害的秋老虎,到了秋分時節,也沒法逞威了,全國大部部分地區都進入了涼爽模式。

現在的人健康意識強很多,剛剛入秋,就在琢磨該吃什麼好。山藥,銀耳,百合,杏仁這類白色食物更不用說了,天天一碗糖水燉品,滋補肺陰。

這當然是好的,只不過在考慮怎麼滋補之前,還有第一步。

就是你的身心與自然的融合。

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禮儀,秋分時節是中國傳統的“祭月節”,現在我們的中秋節,其實是由傳統的“祭月節”演變而來的。

即使做到觀天、察地、順四時之度,也還是要高度重視秋分的祭月。因為在時間空間切入點上,質象重於物相,對於養生者來說,自己心裡要有一杆秤,把握好重要的秋分天時。

從物質上來講,我們吃的東西,住的房子,比古時候的皇上優越好多倍,但是心靈內在與自然的契合度,卻差了很遠很遠。

《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春日之朝,夕月之夕。”其中的“夕月之夕”,指出的正是在夜晚來祭祀月亮。北京西城區的月壇,就是明清時期皇帝用來的祭月的地方。作為修身養生者要明白,祭祀習俗在外,更重要的還是在體內真正地祭祀感恩。

在考慮吃什麼應季食物之前,首先內心是與自然的順應與感恩。

吃秋菜

在中國嶺南部分地區,有一個飲食習俗,稱之為“秋分吃秋菜”。秋菜就是一種野生的莧菜。每逢秋分當日,全村人都會出動,去田野中採摘秋菜。採回來的秋菜都是嫩綠細長,大約15釐米長,一般和魚片配合成“滾湯”,營養豐富,名曰“秋湯”。

拜神

嶺南的一些地區,至今還保留著祭祀感恩山神、地衹的古代風俗,每到秋分日,就會去祭祀三山國王,就是獨山、明山、巾山這三座山的山神,祈求得到保護,以獲得平安健康。

先不要武斷地說有沒有山神,大家都生活在山川地理中,對自然留有一份敬畏就是感恩,祈求風調雨順是最平常不過的心態,人人都有。

放風箏

春日裡放風箏,感受到一份春日的暖陽,秋風時節,天高氣爽,豐收在望,也是放風箏的大好時節。現在的人,整天坐在格子間,面對電腦手機,頸椎早已不堪重負,秋日空氣爽朗,遠眺風箏送上天時頸椎自然向上,舒筋活血。

送秋牛

中國的一些地方還保留著秋分時節挨家送秋牛圖的習俗。一般會在紅紙或黃紙上,印上一整年的農曆節氣情況,還要配上農夫耕田的各種圖樣,名曰“秋牛圖”。

送秋牛圖的人都是選擇的民間巧言善唱者,主要編排一些關於秋天耕種和順應季節農時的吉利話,走到人家中便巧舌如簧、觸景生情、見啥說啥,直到說唱到主人高興給錢為止。

粘雀子嘴

每到莊稼秋收時,麻雀等鳥類也會劈天蓋地飛來,跟人們搶食物。各家各戶都要用糯米做湯圓吃,還會煮些實心的湯圓,用細竹叉串著放于田間地頭,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麻雀、喜鵲來破壞莊稼,影響秋收。

過去這三十年,中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帶來方便快捷後,逐漸開始意識到快節奏也有弊端,於是又開始有人提倡慢生活。但慢生活不代表著無聊,無趣,那些曾經被我們視之為土裡土氣的東西,也許可以作為慢生活的補充,無論生活是快是慢,都要有情趣。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養生靈藥——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