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秋季是結實收成的季節,秋高氣爽,後期則開始落葉枯黃,一片肅殺之氣。在這種環境中,人們應當早睡早起,情志也要保持安寧,以緩和這神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保持平和的身體狀態,並使肺氣保持安寧,以防止秋涼之氣影響肺臟。這些都是秋季的養生之道。

冬季自然界萬物皆潛伏閉藏,大地冰凍地裂,陰氣盛極,陽氣則潛伏。適應這種自然現象,人體也應以收斂為主,戶外活動相應減少,應當早睡、晚起,顯然應當多加衣著,但也不宜過多以至出汗,否則有悖於收藏潛伏之意。

以上是《黃帝內經》在2000年前就給人們制定的適應秋冬變化的養生之道。根據陰陽生長的道理,如果不按照秋冬的規律去養生修身,以順應自然界陰陽生長變化的規律,則對身體健康不利,這也就是《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的:“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各相應的臟器將會發生病症,有損健康。

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古人的四季養生經驗又逐漸擴充套件,已不限於日常起居,還涉及到了秋冬的飲食。應當指出的是,這裡介紹的只是古人在秋冬養生方面,因人因時制宜,而不是於篇一律的經驗。畢竟這些是千百年前的經驗之談,古代的社會條件與今日已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精神、物質財富都在極大豐富,不斷變化,一些舊的養生方法,諸如春季在庭院裡閒庭信步、食物宜忌的不同等,都需靈活看待。楊力教授提示不論何種時代,社會如何進步,人類都需要養生修身,而養生就要因時而異,否則就無法取得養生的效果。由此可見,養生不能守古法,應該靈活變通。

楊力教授答疑。

問:秋季主收,那麼秋季應該如何“養收”?

答: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養收”:1.早睡早起。秋季時,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逐漸趨向收斂,因此在起居方面就要合理安排睡眠時間,早睡早起。2.節制房事。秋季主收,因此腎經不宜妄動,所以秋季時人們應適當減少房事頻率。3.飲食調養。秋天氣候乾燥,因此應通過“少辛多酸”來預防秋燥,可以多吃酸味果蔬,如雪梨、鴨梨以滋陰潤肺;少吃蔥、姜、蒜等上火之物。此外,還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等漱陰潤燥、養血的食物。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卡法Kapha-土效能量|阿育吠陀三大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