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拉不出,拉不爽,拉得少......便祕這個“難言之隱”折磨著很多人。尤其進入秋季,天氣乾燥,出現便祕的人群更多而且程度逐漸加重。不僅如此,秋季的面板狀態也是頻繁“亮紅燈”:下巴長痘、額頭長痘、臉色差、色斑越來越多。秋天便祕又冒痘,到底為何?

秋季便祕加重,“燥”是主因

進入秋季,氣候就是一個字“燥”,而這個“燥”不光是天氣表現,也是身體狀況的表現。引起秋季便祕情況加重的最重要原因——腸燥。

一般來說,人體津液充沛,五臟就如五穀一般豐厚肥沃。而一旦環境變得乾燥,體內津液不足,就會造成胃腸受傷從而引起胃腸部位的乾澀,這就是“腸燥”。腸燥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面板乾燥、鼻子出血、口脣乾裂發苦、毛髮枯燥無光澤、小便赤黃、大便乾燥。

體內的便便受“腸燥”影響,其排洩過程變得不再輕鬆順利。中醫認為,大便排洩不暢就像行船沒有了水,想要前進非常困難,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羊糞狀,而且時間越長排便越困難。

尤其是中老年人,因為常年胃腸道菌群失調,秋燥的來臨會導致病情逐漸加重,從之前的大便乾結變得排便更加困難。有些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人,甚至出現因為排便用力過猛導致血壓上升,引起腦卒中甚至猝死的情況。

運動不足,胃腸蠕動變慢

秋季一方面天氣乾燥,另一方面早晚氣溫開始降低,“春困秋乏”導致不少人開始變懶,不愛動。而運動不足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胃腸蠕動變慢,排便變得相對困難。

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新陳代謝的功能減弱,腸管的張力和蠕動降低對排便的推力不夠,此時,如果缺乏必要的鍛鍊,同時水分攝取不足、飲食過於精細,就可能遭遇大便無法排出的煩惱。通過規律而科學的鍛鍊,不僅能加速血液迴圈,提高腸道蠕動速度,增強推力,還能通過汗液的排洩過程,改善面板和精神狀態。

怕熱喜涼,不當飲食導致便祕!

在中中國人的認識裡,秋季是需要大補的時節,只有秋季補好了, 冬季才能暖暖和和、平平安的度過。實際上,乾燥的天氣加上牛羊肉等高蛋白食物、辛辣油炸、燒烤肉類等的入侵,身體一時很難接受。秋季大量進補加之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就容易造成腸道乾澀從而引發熱結型便祕。其中還有不少人是因為沒有養成愛喝水的習慣,導致腸道乾燥,排便困難。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大凡便祕者通常都愛吃肉、飲食偏涼,而且常年臉紅、怕熱、易怒,反應在腸道上,就是大便乾結不暢。想要緩解秋燥引起的熱結便祕,清熱潤腸是首要工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喝水時加入潤腸通便的植物,泡水飲用,能夠起到潤腸通便、美容養顏的功效。

不只是便祕,多事之“秋”本就是腸胃疾病肆虐的時節,日常飲食過程中,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出現腹痛、腹瀉、胃脹不消化的情況。秋季養胃正當時,抓緊時間給腸胃做一個護理吧。

1、多喝水,勤喝水

多喝水是最簡單最實用也最實惠的養生方法。秋季,咽喉乾燥、嘴脣乾裂,鼻子出血、大便不暢是常見症狀。一定要養成多喝水、勤喝水的好習慣,這樣才能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避免牙齒腫痛、上火,同時,還能促進血液迴圈,維持腸道溼潤,讓大便變軟容易排出。

2、常揉肚子促消化

平躺之後揉肚子也是養生的好辦法。一般來講,應該順時針揉一百下,再逆時針揉一百下,反覆二至三次,讓腹部的血液迴圈加速,血流量增加,減少便祕情況的發生。另外,常揉肚子還能分解腹部脂肪,改善小肚腩。

3、莫貪涼,注意保暖

中國古話說“春捂秋凍”,雖然說,秋天氣溫變化大,不必過分著急新增厚的衣物,但是,也要隨著氣溫變化做好保暖工作。出門的時候可以備一件厚外套,一旦天氣變涼,可以及時保暖,防止因為著涼而感冒發燒,引起胃腸道不適。

4、“大補”要注意分寸,過猶不及

“貼秋膘”既是一種生活樂趣,也是為冬季儲存能量的必要手段,不過,在“大補”的時候要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天天大魚大肉、燒烤、火鍋要不得,適當多吃一些滋潤降燥的食物,不僅能補充能量,對於養護腸胃健康也有好處。而一些燙的、硬的、涼的食物則儘量少吃或者不吃。

5、適當運動不可少

任何時候,運動都是少不了的。秋天本就天氣燥熱,多運動促進排汗排毒,一舉多得。現在天高雲淡,空氣汙染較少,登高遠足、騎車、慢跑這些運動都可以“安排上”。動起來,調節腸胃,有益全身。

6、情緒穩定,少上火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瓜果飄香、碩果累累,容易讓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同時,秋風蕭瑟,花草凋零、黃葉飄落也容易引起人的悲傷情緒,古人常說的“傷春悲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雖說,情緒的起落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是,過於悲傷、低落的情緒容易讓胃腸道也變得敏感和不適,時間久了可能出現胃腸道疾病。

身體雖然不會說話,卻會通過各個器官的反常情況向我們發出警告,便祕,就是對我們的生活方式需要及時改善的一種提醒。做好以上六點,能夠輕鬆護腸又潤肺。另外,如果得了胃腸道疾病,一定要及時看醫生,正確而準確地吃藥,切不可因為胡亂吃藥傷害胃黏膜,反而引起更嚴重的腸胃疾病。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養心”才是養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