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進入秋季之後,病菌細菌的活躍讓腹瀉變得更為常見。在飲食上稍微不注意,就很可能中招引發腹瀉。

消化內科專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碰到的多數是急性胃腸炎引起的腹瀉,有時上幾次廁所就好了,但有時也會引起脫水休克危及生命。可見,腹瀉可大可小,那麼什麼樣的情況可以在家休息,什麼的狀況又該上醫院治療?且看專家分析。

何時去醫院?

又吐又拉必須去

出現腹瀉後,我們常會回憶有沒有吃過大排檔或吃了隔夜的東西。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黃衛說,如果有這樣一些“經歷”,則主要考慮為細菌或病毒感染。通常這種腹瀉起病比較急,大便的量比較多,呈水樣,有時還伴有腹痛,嚴重的會有發熱,如果有明顯的發熱,肯定要上醫院看了。

那什麼時候腹瀉可以在家裡處理呢?黃衛說,沒有口乾、心慌、心跳這些脫水的症狀,拉的次數和量都還不足以影響生活和工作,則可以在家處理。不過,很多人不知道脫水會有多嚴重的後果,即便又吐又拉還不願意入院治療。曾經有一名四十來歲的壯年男,就因為腹瀉脫水引發休克、胰腺炎發作、呼吸道感染,住了三四個月院,花了四五十萬元。黃衛解釋說,正是由於患者大量脫水引發休克,導致多器官受損。所以,我們也不能忽視腹瀉這一常見問題。

如果腹瀉次數多,合併嘔吐,不能正常喝水進食,就很容易引起脫水,特別是平時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或者是抵抗力比較弱的兒童,此時應該趕快去醫院。

在家護理要做啥?

多喝水少進食

沒有口乾、心慌、心跳這些症狀就可以不用去醫院了?黃衛說,沒錯,不過在家也要注意飲水、補充電解質,比如去藥店購買口服補液鹽或運動飲料等。它們裡面有些糖分、電解質,比喝白開水更好,在飲食上也需要多加註意。

(1)青菜水果不要吃。青菜水果是粗纖維,腸道不容易吸收,吃進去後變成了一些渣,對腸道是一種刺激,只會加重腹瀉的症狀。所以腹瀉的時候,青菜、水果等這些粗纖維的食物不要吃。

(2)魚蛋肉少吃。食物裡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等,像蛋白質和脂類的吸收都要求腸道一定的條件,比如腸蠕動不能太快,食物要跟腸黏膜充分接觸,同時還需要有些酶來分解掉這些食物腸道才能充分吸收,所以,腹瀉的時候,肉、魚、蛋等蛋白質脂類食物吃了並不能消化,最好也少吃。

(3)粥粉面可以吃。等到腹瀉的症狀緩解了,也不嘔吐了,就可以吃米湯(米湯對胃腸道的刺激是最小的,可以放一點點鹽)。等症狀再好轉一點可以吃稠粥,先是白粥,吃一兩餐後沒問題了,就可以吃瘦肉粥、魚片粥或者是煮得比較爛的麵條。

黃衛說,有一些病人急性腸炎發作時,起病急,水樣便多,還需要禁食(但要注意補充水分)。這個時候腸道黏膜發炎,暫時還不能消化吸收食物,吃了東西只會促進腸蠕動加快,腹瀉更為嚴重,所以應停止進食半天到一天。當然,一週以內吃一點清淡的食物,應該不會造成營養失衡,除非本身就有基礎病或營養不良的病人。

在家要用藥嗎?

不要濫用止瀉藥

黃衛說,除了補充水分以外,腹瀉時比較常用的藥物有蒙脫石散,相對安全。如果症狀不太嚴重的話,還可以服用黃連素。它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專家不建議患者自己在家吃止瀉藥,因為腹瀉本身就是腸道一種自我保護反應,腸道有毒素、細菌,它會分泌液體去稀釋它,排掉它,所以輕易不要用止瀉藥。濫用止瀉藥抑制了腸道的分泌,導致細菌、病毒排不出去,只會適得其反。黃衛指出,通常在醫院治療時,需要病人做大便常規檢查,以鑑別細菌和病毒感染來對症治療。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一場秋雨一場涼,四款潤燥湯水防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