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尿蛋白基本上貫穿於整個腎病的發展過程,是影響腎功能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延緩腎功能發展,預防腎衰竭的治療中,降低尿蛋白水平是治療的關鍵部分。

蛋白尿維持在低水平可以大大降低腎衰竭風險,但不代表說尿蛋白轉陰了,一定不會腎衰竭。

腎功能的損傷除了會引起尿蛋白,還會影響到身體多方面功能的變化,引發其他併發症。把治療重點放在降尿蛋白上沒有錯,但還有一些嚴重威脅病情的指徵,同樣也要重視,才能保證腎功能長久穩定。

治療過程中這三方面出現異常,一定要積極糾正調整,對保護剩餘腎功能至關重要,對防腎衰竭更有利!

第一個方面:免疫力出現明顯下降

免疫力下降是患腎病後多數腎友普遍出現的現象。主要是與腎病發病機制有密切的關係。免疫力下降不僅會加劇對腎臟的損傷,還會誘發其他疾病。

一方面,免疫力下降會導致感冒、咽炎等感染疾病的發生,繼而導致病情的反覆。另一方面,免疫力差,那麼對於一些免疫抑制劑的藥物反應也較差,影響到治療效果。

免疫力差往往有哪些表現?

多數腎友會出現持續性的乏力、食慾下降、失眠、頭暈頭痛的情況,一般免疫力的情況,可以通過檢查血常規、微量元素等方面的檢查分析得知。

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對腎臟的二次損害?

改善免疫力,一方面是藥物糾正。必要時可以通過注射免疫球蛋白尿或相應藥物提升免疫力,但不建議長期用藥,以免破壞自身調節免疫力的平衡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適當補充含蛋白質及鋅鐵鈣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配合適當運動,加強營養吸收,以增強免疫力。

第二個方面:電解質水平代謝紊亂

腎病早期仍然有一定的代償性時,不會出現明顯電解質紊亂情況。當發展到腎功能不全後期時,開始出現明顯電解質紊亂的情況。

電解質紊亂主要表現為微量元素的代謝紊亂,及引起的相應症狀。如血鉀升高,會引起高血鉀症,鈣磷代謝紊亂引起高磷血癥、低鈣血癥,還有低鈉血癥、酸中毒等等。

除了元素指標本身的異常,還會繼發多種併發症,比如高鉀血癥會誘發四肢麻木、心率緩慢甚至心跳驟停的情況,而低鈣血癥則會引起腎性骨病,誘發骨質疏鬆等等。

糾正電解質紊亂,穩定腎功能是基礎,針對不同症狀,可以服用相關藥物及配合飲食來控制。比如利尿劑可以促進鉀離子代謝,同時低鉀飲食一般可以維持血鉀的穩定。

對於這類炎症併發症,預防往往大於治療,最好是定期複查電解質相關指標。

第三個方面:嚴格控制血壓血脂

腎小球受損主要表現為基底膜通透性增加,造成濾過孔隙增大,給了大分子蛋白流出去的機會,形成了尿蛋白。大分子蛋白主要成分有白蛋白、血紅蛋白等,這些蛋白的漏出會引起血液形態的變化。血管壓力增大、血流速度減緩,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的情況。

血壓的升高引起腎小球動脈高壓,且會加速腎臟纖維化、硬化程序,高血脂則會引起血流速減緩,使血液長期處於高凝狀態,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

預防血壓、血脂對腎臟帶來的損害,一方面要堅持定期監測相關指標。腎病3期後的患者要長期監測,血壓測量非常簡單易行,血脂每次複查測1次。預防血栓,可做凝血方面的相關檢查。

積極糾正血壓、血脂指標不難,堅持服用降壓、降脂藥,配合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同時注意適當運動,控制體重穩定,大多不會對腎功能造成傷害,血栓風險也較低。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護心寶典4】急性心梗的預防及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