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十年前有段時間,我老婆不知從那裡聽來的〝養生之道〞,每天用一斤綠豆煮水滾幾滾,便作養生水喝,便有什麼好處,云云。我說,千祈不要相信,日日這樣飲不暈就怪。沒幾天,這個綠豆之始作俑者張本悟便暴光於眾,叫〝豆你玩〞,乃騙局一樁。由此,我悟到:〝養生實無道,關鍵是有度。〞

有位孔令謙先生在其《養生就是平凡之生活》一文中說:養生,你不要刻意去養生,如果你刻意去做就不是養生了。著名學者北大教授張中行活了90多歲,足可稱〝人瑞〞了,有人問他的養生之道,他不以為然說:〝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順其自然,自生自滅。〞無獨有偶,生於1911年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給他祝壽,有人問他有什麼養生祕訣、養生之術,季老笑著說:〝我實在沒有什麼授之以人的養生祕訣,養生無術便是術,沒有祕訣就是祕訣。〞二老所謂〝不養生〞,所謂〝無術〞,說的其實是一種對生命順其自然的態度,一種恬然從容的心態。這與我一直提倡的〝無道論〞簡直是異工同曲,殊途同歸啊。人的構成是非常複雜的,單是基因便深不可測。人的生老病死很大部份與基因有關,很多東西與生俱來,由不得你改變。每個人的基因不同,生活便不能每個人都一樣,所以不能以一種道理去教人如何養生。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也有人說生命在於休養生息。各有各道,各有各理。我覺得,養生其實是〝無道〞可言的,如果一個人太執著於一種道理,日日如是,嚴格遵循一種道理或方法去進行所謂的養生,我想不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因為過度,事情往往會走向反面。物極必反,量變導致質變,這是辨證法告訴我們的。一個人運動過度了,體力透支了,身體也就跨了;一個人太懶惰,好食不動,自然富貴病跟著來;一個人老是要吃什麼綠色食物,於是人也變綠了,面帶菜色,營養不良;反之餐餐大魚大肉,不吃粗糧蔬果,不單腸胃頂不順,三高也跟著來;生活中種種例子可說明〝萬般皆有度,萬萬不可縱慾無度〞。 其實,講到度,我以為是追求一種平衡,陰陽平衡,左石平衡,不走極端,這其中的關健也就是有個尺度。自古有人追求中庸之道,也是取其力求平衡,不要偏頗之意。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不知道如何化解秋燥?來試試這些食療方子和代茶飲,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