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針對不同疾病有不同治法,但統計來說共計八種方法,俗稱中醫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補法這八種治療方法,同樣針對,腎病,中醫也有八種溫補治療之法。

溫補腎陽法:即溫補命門。是指用壯陽補火的藥物,恢復脾腎陽氣的一種補法。

腎陽不足的人常常表現為:五更洩瀉、腹痛腸鳴、四肢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可選用中成藥進行調理。

補腎固攝法:屬於中醫八法裡的補法。這種補益腎臟的方法又可分補腎陰、補腎陽,其中補腎陰可用六味**丸;補腎陽則以右*飲為主。而固攝是治療精氣耗散、滑脫不收的方法。

這類人權常表現為:自汗盜汗、久咳虛喘、精關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白帶清稀等。故補腎固攝是一種用於治療腎虛的治法。

溫腎納氣法:同樣是種補法。主要用來治療腎虛不能納氣。

中醫認為氣主於肺而根於腎,腎虛不能攝納,這類人群多表現為氣短氣促、吸氣困難。可用黨蔘、胡桃肉、補骨脂、山黃肉、五味子、熟地黃等藥調理治療。

溫腎利水法:以治療腎陽虛水腫的一種方法。腎陽虛則氣化不利,易致水溼內停。

主要表現為四肢水腫、面色蒼白、腰部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苔薄,脈沉細弱。可用腎*丸調理。

滋養腎陽法:是指腎陰、腎陽兩虛,且以腎陽不足為主證的一類證候。是以滋腎陰以補腎陽為主的一種治法。可選用右*丸合用六*地黃丸。

填補腎精法:主要治療固腎精虧虛所致的一類病證。

主要表現為腰膝疲軟、頭暈乏力、耳鳴耳聾、遺精滑洩諸證候。可選用金鎖**丸加沙苑蒺藜、芡實、蓮鬚、龍骨、牡蠣,功能固腎澀精,治腎關不固、遺精滑洩。

滋陰降火法:又稱補陰、育陰、養陰、益陰,是治療陰虛證的一種方法。

當腎虛表現為腰痠腿軟、遺精、頭昏耳鳴、睡眠不熟、健忘、口乾、舌紅少苔、脈細等一系列陰虛火旺證候時,可用六味**丸或左*飲治理。

陰陽並補法:多用來治療臟腑陰陽俱虛,或氣血俱虛,或腎陰陽俱虛。可因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或陰陽俱損而致。在辨證方面,既有陽虛的,又有陰虛的見證。治療原則則應陰陽並補,並根據陰陽虛損的情況,分主次施治。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白露到了,要想不生病這幾點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