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宋代的《壽親養老新書》中,

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江南一老人,年七十三歲,壯如少者。

人問所養,無他術,平生不習飲湯水耳,常人日飲數升,吾日減數合,但只沾脣而已。

脾胃惡溼,飲少胃強,氣盛液行,自然不溼,或冒熱遠行,亦不念水。

一個身體火力足的人即使“飲少”,他的脾胃通陽化氣,肺臟布“津”行液,

體液迴圈充分,上濡清竅,下潤胃腸,外通毛竅,他自然就“不念水”。

這個故事提醒了我們一個,

在今天“八杯水”慣性觀念之下、非常容易忽略的事實:

“脾胃惡溼,飲少胃強”——

其實水的消化是難於>吃飯的。

中醫說“水谷精氣”——吃飯、喝水並列。然而脾胃煮化一杯水,比起磨化一碗飯,元氣消耗來的更大。

喝水≠直接生津。人體用水,需調動大量脾腎陽氣、煮水氣化成霧露小分子身體才吸收得進去。一個脾虛、本身陽氣不足的人,喝進去的水無法氣化為身體所用,就轉為水溼痰飲進一步損傷本身就薄弱的陽氣。相當於把土和火一塊傷了。久而久之下焦命門之火不能往上溫暖脾土,水寒土溼,脾腎陽虛,就會非常麻煩了。

竟然大都是水汪汪、舌苔淡胖或厚膩的。紅潤乾淨的好舌頭百裡挑一。

上面1、3-6幾種舌相,均表示陽氣虛、脾胃蒸化不足、代謝水液的能力差;

尤其很多上熱下寒之人,中焦下焦廢水多還感覺特別渴。

為什麼別人喝水是行雲布雨,濡養內外,而你喝水卻是區域性洪澇,區域性乾旱?先需要檢討一番自己的喝水習慣。

水喝多了會“中毒”。水喝猛了會“中毒”。水太涼了也會“中毒”。陽虛寒溼之人早上一杯水噸噸噸灌進肚裡直接“中毒”,澆熄了微弱生髮之陽氣。只要你一點兒一點兒地慢慢喝水,脾腎就不會“中水毒”。

這裡說的“水毒”,其實就是水喝下去之後,被黑化了。變成了代謝不掉的水溼,這也是溼氣最難祛除的原因。

中醫提倡:喝水在一個“品”字

“品”的精髓就是:小口喝熱水,每次三小口。不渴不飲,止渴即止。

正確地喝水法,有點像老北京澥芝麻醬,得一點一點加水。一口氣加水猛了,醬就跟水變成兩層。

想達到最佳氣化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慢喝水,保證嘴巴喝進去的水液被脾胃愉悅接收、充分蒸化,最大程度地轉化為體液利用。這樣即使喝水少,人也自然不容易渴了。

現代人普遍水溼重、脾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水太稀了。

為什麼古代人那麼推崇喝河水、江水、山泉水和地下水?因為是既有“氣”又有“質”的活水。

我們現在喝的水,大都經過了層層工業程式:

① 純淨水

原料是自來水,用反滲透法去掉一切微量元素、礦物質、有害物質的人工水。純淨水也是“最稀”的水,很多研究表示喝純淨水對身體無益甚至有害。

② 天然水

代表是農夫山泉,原料是湖水、地表水,雖然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被處理得差不多,但還是天然水。

水源地都是名山大川,溶濾了岩石礦物質、偏矽酸,天然可直飲、滿足八個指標的“貴水”。

天然水和礦泉水的“質”比較好,但是很難保證新鮮度,沒有“氣”,也還是靜水、死水。

※ 擔心結石病的人,就不要常喝硬度和TDS值過高的天然礦泉水(越接近或大於1000ml/L為高,瓶子上有)

④ 自來水

中國自來水合格率比較低,一些有機汙染物和重金屬汙染過濾不掉,最好家庭過濾喝自來水。

從品質上來說,天然礦泉水>天然水>自來水煮開≥純淨水

今天我們已無力顧及的水之“氣”,在古醫書記載了病例,古代醫生從千里以外取活水、治療嚴重小便閉塞病人,即是取活水的“奔騰之氣”。

《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甘瀾水,揚之千遍將大分子鏈水打成小分子水,這種水的細胞通透性、滲透性特別強,喝一點兒就能利尿。

我們今天喝的水由於缺乏“活氣”,水質太稀更構不成“陰”,飲水滯留體內、成為水溼痰飲的機率也加大。

所以我們才要更加註意喝水的節奏:寧願少喝點水,多喝點好水。

喝水不生溼的幾個法則

1、喝白開水的學問。

中中國人都喝的白開水,也就是《本草綱目》裡的太和湯,“熱湯須百沸者佳”,水性為陰,經火煮沸三分鐘,可得到更多陽氣,散掉自來水中餘氯;不冷不熱時慢慢嚥下。

上呼吸道不適、喉嚨腫痛發炎的時候,最適合喝太和湯,補水舒緩很有效。

7-11賣的品牌水涼白開,是拿純淨水煮開的,還不如在家燒開自來水。

2、道家飲水調氣法。

做法:含一口水在口中,舌如龍抬頭,分九次徐徐嚥下,每次意想至丹田處溫熱丹田;口渴時如此喝三次,共二十七次。

這就是典型“澥麻醬式”,分批慢慢嚥水,讓水液一點點地充分潤澤喉嚨、食道,到達脾胃,這是脾胃最能夠吸收、也是最解渴的喝水法。

身體氣化有障礙的人,用這個飲水調氣法基本都能夠吸收。

3、嚥唾大法

這是個開啟腎精水龍頭的生津玩法,很多古醫書記載過:

吃完紅棗,不吐棗核,含在口中,用舌頭攪動著玩,不一會就津液滿口,咕咚一口,深深嚥到丹田。一共咽九次,就可以吐出棗核了。早中晚各一次。

很多時候口渴不是因為身體缺水,而是心火浮燥、肺氣燥,嚥唾大法可以自下調動腎水,上濟心火,體內津液迴圈起來了,人也就不容易渴了。所謂坎離交泰,焦渴自平。

4、喝茶可以代替喝水嗎?

喝茶多的人一般不喝水了,然而喝茶宜淡、宜少。明代《茶疏》:多飲則微傷脾腎,或洩或寒。建議大家看一看這篇:《“喝茶三年,越喝越脾虛”的真相》。

女生最好少喝綠茶、白茶這一類偏寒的茶,喝點紅茶、火工高一點的烏龍巖茶等暖和的茶比較好。

跟喝茶的朋友多混有一個好處是,能蹭喝到質優的水、“山泉活水”,特別划算。喝茶的時候最好聞一聞香氣,茶葉香和其他香都可以,這是用肺氣吐納之法推動行水,化水效果特別好。

不一會如果感覺體內有“咕嚕”的水聲,就說明體液開始迴圈了。

5、 @所有人

喝白水變成津液畢竟是需要脾胃轉化的,不如直接喝點粥水、陳皮水、瘦肉湯等。

這些飲、湯、液裡面融合了植物和肉的”陰“和氣,補陰液更直接,能減少喝很多白水。

溼氣重、痰溼、舌苔白厚膩之人,最適合日常喝的陳皮水,消脾胃的濁水、濁氣。

只潤心肺、皮毛,不潤脾胃不生溼的百合水,是最適合這個季節喝的潤膚水。

寫這一篇是因為現在中水毒的人太多了,愛喝飲料奶茶、胡亂沖泡養生茶、大量喝黑茶白茶,導致氣色晦暗,色斑,溼疹、臉腫肚子脹……“諸溼腫滿,皆屬於脾”。對於普遍脾虛的現代人來說,還是乾燥一點的生活習慣、地方更養人。開頭“飲少胃強,狀如少者”的老人,就是“江南”的。我們一定要控制喝水、多運動!!促進體內“行水”。很多人在我們這種養生號的“精神汙染”下,吃飯觀念已經升級了,懂得細嚼慢嚥、用口中津液送服,但喝水的觀念還跟不上。身體的靈性在於,細嚼慢嚥的時候它才是有知覺的,是我們與脾胃合作的一場愉快的消化行為。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腦梗的“根源”找到了,提醒:不論男女,儘量遠離這3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