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急診室來了一位60多歲的大爺,捂著肚子疼得直不起來腰。做了彩超後發現,原來是一顆直徑0.9cm的腎結石卡在了輸尿管裡。考慮結石的體積較大,醫生給予了止痛針之後,讓大爺去做了碎石治療。

碎石之後,大爺臉色依然慘白,但疼痛緩解了很多。他喝著礦泉水來回踱步,偶爾還蹦跳幾下,好促進粉碎的結石排出。大爺一邊蹦一邊跟醫生說,他年輕時身體不錯,上了年紀後更是注意保養身體,怎麼就能長出腎結石呢?

一、可能是“補鈣”惹的禍

醫生詢問大爺的生活習慣和日常飲食,大爺說自己上了年紀後,由於擔心骨頭變“脆”容易骨折,所以除了多吃含鈣食物外,還一直在服用鈣片。醫生告訴大爺,他吃的那些鈣片很可能就是造成他患腎結石的“元凶”。

因為我們吃進去的鈣片被吸收入血後,會形成血鈣。血鈣需要經歷複雜的生理過程後,才能沉積在骨骼上變成骨鈣。如果人體不缺鈣,或是補鈣的量過大,血液中多餘的鈣就會進入尿液,容易析出結晶,最終形成結石。

二、老年人並不是都需要補鈣

在十幾年前保健品大行其道的時候,各種鈣補充劑的廣告鋪天蓋地,所以大多數中中國人對“補鈣”的事一點兒都不陌生。身體的各種不舒服,好像都能與“缺鈣”搭上關係。但真相是,大多數的人,包括老年人在內,其實並不缺鈣。

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過一篇名為《50歲以上人群常規補鈣或維生素D不能預防骨折》的文章。此項研究納入了5萬多名參試者以及33項隨機化臨床試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補鈣的人群與不補鈣的人群相比,骨折的風險並沒有顯著差異。

有專家指出,骨折並不等同於骨質疏鬆。老年人容易發生骨折的重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比如說久坐、缺乏運動、吸菸、酗酒、營養不良、睡眠品質差等。這些原因讓骨骼變得“不結實”,而不是因為缺鈣。

對於成年男性和絕經前女性來說,只要可以正常飲食,通常並不會缺鈣,也不需要服用鈣補充劑。而絕經後的女性,也不建議自行補鈣。通常只有發生嚴重骨質疏鬆的人,才需要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治療。

三、怎麼補鈣才正確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既然成年人不需要補鈣,鈣補多了又容易患者結石,那麼鈣是不是就不需要補了?這個理解也不對,鈣仍然需要補,但是要靠“食補”,而不是吃藥。

補鈣的關鍵點有兩個,第一個關鍵是吸收;第二個關鍵是沉積到骨骼。

1、吸收:對於吸收大家比較好理解,不能吸收入血的鈣,吃了只能“穿腸而過”,起不到作用。而促進鈣吸收的重要物質是維生素D。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從飲食中獲得,比如動物性食物,尤其在魚類、動物的肝臟維生素D含量最為豐富。而且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溶於脂肪後利於人體吸收,所以飲食要均衡,葷素搭配,不要全素飲食。

第二種是從Sunny中獲得,Sunny照射在人體面板上時,會使面板合成維生素D。所以老年人要多進行室外活動,多晒太陽。

2、骨沉積:吸收入血的鈣還需要沉積到骨骼上才算完成“補鈣”的使命,否則富餘的鈣會從腎臟排出,增加腎結石的概率。而促進鈣沉積到骨骼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促使鈣沉積的作用最強。

所以老年人要進行力所能及的運動鍛鍊,通過飲食補鈣,多晒太陽,就可以很好地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了。有高血壓的老年人,需要在運動前控制好血壓。有動脈硬化或冠心病的人,要避免劇烈運動,或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晚上的這個習慣,容易招來痛風,想要調理,注意這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