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事實上,當氣溫持續超過30攝氏度時,會加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所以夏天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所以每一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夏天時,都要做好防範工作,不可以鬆懈。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呢?

1、心臟負擔重

炎熱的季節時,人的交感神經變得興奮,心率加快,同時還會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心肌耗氧量,當正常呼吸不能滿足心肌耗氧量時,就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2、夏天出汗多容易形成血栓

炎熱的夏天,稍有運動就會出汗,使體液流失過多,如果不及時補水,會增加血液粘度,減少有效迴圈血容量,使體內重要器官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此外,當血流速度減慢時,還會形成血栓因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3、空調使用不當

夏天很多人都不想離開空調,但當空調房間溫度過低時,室內外溫差就會太大,人進進出出冷熱交替明顯,使血管難以適應,從而誘發疾病。另外,在高溫下喝冰鎮飲料、冷飲會使血管突然收縮,加重心臟負擔。

當夏季出現心血管疾病會誘發哪些症狀?

1、手腳心出汗

一般來說,夏季出汗多發生在前胸、後背。當心髒出現異常時,心輸出量和血壓都會下降,導致面板冰冷潮溼,汗水集中在手腳心部位。

2、頭暈

夏天偶爾會出現頭暈的症狀,但往往被人們忽視,因為頭暈、神志不清與心肌梗死的關係不大,但如果頭暈伴有全身無力、心悸等,就要警惕心臟問題。

3、胸悶氣短

夏天出現出汗、頭暈、呼吸急促、胸悶氣短等症狀,一兩次不用擔心,如果一直不能緩解,應考慮心血管疾病。

4、嘔吐

夏季易缺水,血壓下降,胃腸蠕動不良,易發生嘔吐的情況。如果夏天出現心肌梗塞,就會在膈肌邊緣,會刺激膈肌,引起嘔吐。如果嘔吐伴有頭暈、出汗和胸悶,可能是心肌梗塞引起的症狀。

為了避免在夏季出現心血管疾病,需要做好預防工作,合理使用空調。空調室內外的溫差不可以太大,建議時常開窗通風換氣,調節室內溼度。夏季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夏季運動的時間建議安排在晚上,儘量不要去高溫、潮溼、人口密集的地方。

#尋找真知派# #家庭醫生超能團#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脣色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帶你揭祕男人這5種脣色與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