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道德經》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口中的爽,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爽,反而是不爽。

這裡是說,酸、甜、苦、辣、鹹等味道吃得太多,容易讓人味覺遲鈍,意即讓我們減少慾望。

不過,茶裡也有“五味”,主要是苦、澀、鮮、甜、酸,如果沒有這幾種味道的綜合作用,喝茶才是真讓人不爽。

那麼,茶湯中為什麼會有苦、澀、鮮、甜、酸這五味呢?

其實,茶湯滋味主要是茶葉內含的呈味物質綜合作用的結果,下面我們分別了解下這幾種味道是如何形成的。

苦味

如果按照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觀點來看,茶之所以苦,不是茶苦,不是水苦,是你的心裡太苦。

其實,茶的苦味物質主要是由咖啡鹼、花青素以及茶皁素共同構成的,而又以咖啡鹼為主。

咖啡鹼是茶葉中含量最多的生物鹼,一般在1%~5%,咖啡鹼在水浸出物中的含量約在4%左右,有興奮中樞神經、強心、利尿、助消化等作用。

茶葉中咖啡鹼的含量因茶樹品種和部位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大葉種茶樹的咖啡鹼含量相對較高,細嫩茶葉比粗老茶葉含量高,夏茶比春茶含量高。

澀味

茶湯中的澀味,指的是茶湯中對口腔產生的有收斂性的刺激感,確切來說是舌頭表面的蛋白質被凝固而引發的收斂感,是一種物理性收縮反應,並不是刺激味蕾所產生的味覺反應。

我們喝茶時感覺到澀,主要是由於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如兒茶素、黃酮類、花青素等物質。

其中兒茶素是構成澀味的主體,兒茶素有很強的收斂性,會讓口腔產生髮幹以及收縮的感覺,同時也是促成茶湯回甘生津的主要物質。

多酚類物質在茶湯中佔水浸出物的10%~40%,它們析出的多少,與茶葉沖泡溫度息息相關。沸水會增加兒茶素的析出,從而讓茶湯澀味更濃。

苦味與澀味會同時出現,我們常說“不苦不澀不是茶”,但這裡說的苦澀,主要是看苦澀味在茶湯中是否協調,如果苦澀味能迅速化開,苦盡回甘,澀後生津,方是好茶。

鮮味

茶湯中的鮮味,主要是遊離氨基酸在作用。

鮮葉中的遊離氨基酸有20多種,不過各種氨基酸有特定的滋味,並不都是鮮味,也有甜味、鹹味、酸味或苦味。其中負責鮮味的主要是茶氨酸、穀氨酸、谷氨醯胺、天冬氨酸、天冬醯胺等。

氨基酸與茶多酚、咖啡鹼是構成茶湯滋味的三大重要物質。茶湯口感如何,主要就在於它們的含量與比例之間的關係。

氨基酸佔水浸出物的3%左右,不過有些茶葉的氨基酸含量可高達7%以上。

一般來說,茶葉的毫毛越多,氨基酸含量往往越高。氨基酸不僅讓茶湯更鮮爽,而且還可以中和咖啡鹼的興奮刺激作用,讓人更為鎮靜,並能夠集中注意力。

甜味

茶葉中的甜味主要是可溶性糖類以及氨基酸類物質。

甜味不是茶葉的主要滋味,但是能夠協調茶湯中的苦澀味,讓茶湯更爽口。另外,可溶性果酸有粘稠性,能夠提升茶湯濃度,讓茶湯滋味更豐富、更有層次感。

茶葉中的糖類物質不會產生回甘、生津,這也是茶湯中甜與甘的區別。

簡單來說,甜來的更迅速、更直接,而甘則是苦味過後才慢慢回味的,所謂苦盡甘來。

酸味

茶葉中含多種有機酸,最高可達幹物質的3%,主要包括檸檬酸、蘋果酸、沒食子酸、抗壞血酸、脂肪酸、草酸等。

茶葉中的酸類物質通過加工,大部分與其它物質如醇類發生酯化反應,剩餘部分進入茶湯,起調味作用。

此外,茶湯中還有鹹味,這主要是鉀和鈉等一價離子和響應負離子構成,含量很低,往往為其它滋味所掩蓋。

所以說,我們品嚐到的茶味,其實是各類滋味物質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達到一種協調與平衡,才是好茶的一種表現。

文章源自懂茶帝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明明沒少喝水,為啥還總是口乾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