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腦出血、腦梗塞兩種腦血管疾病,統稱為腦卒中,是致死致殘率都非常高的疾病。而在“三高”之中,高血壓是患病人數最多的疾病,在中國患高血壓的人群已經超過了3億,同時高血壓也是誘發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很多高血壓患者與華子探討,如何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是在於這些患者對話中,華子發現很多的高血壓患者在預防腦血管疾病時,存在著一些認知誤區,並不能正確預防疾病的發生。

誤區一、多運動預防疾病的效果會更好

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會進行運動,認為運動會強身健體,有助於控制血壓和預防疾病,但實際上,不適宜的運動反而會增大高血壓患者的發病風險。華子在值班的時候,經常在清晨時分看到晨練的老人突發心腦血管意外而送到醫院急救。

原因就在於,清晨人體血壓本身就會自然升高,是高血壓患者的“危險時刻”。高血壓患者應當儘量避免清晨運動和劇烈運動,否則會引起血壓驟升,誘發危險。而且血壓沒有控制到正常範圍的人,也不建議進行運動。建議有高血壓的人運動時間不要過早,而且要選擇溫和的有氧運動,避免過於激烈的活動。

誤區二、過度相信保健品的降壓效果

有一些高血壓患者跟華子說,他們擔心降壓藥物的副作用太大,所以在使用保健品來控制血壓。我們國家對於保健品的定義,是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食品”。有些優質的保健品可能會產生一些降壓作用,但並不能作為唯一的預防疾病的手段。

所以在使用保健品的時候,大家要“留個心眼兒”,不要放鬆對血壓的監測。降壓治療的獲益,來自於血壓降低的本身。如果保健品並不能穩定地控制血壓,那麼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地服用藥品才是預防疾病發生的“正道”。

誤區三、中藥比西藥的副作用更小

有不少患者偏向於選擇中藥治療,認為中藥的作用溫和,比西藥的副作用更低。這種認知,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西藥的說明書不同所決定的。西藥在上市前,會經歷多種臨床試驗,對藥理、毒理、安全性等多方面作用進行驗證,然後把所有的副作用都會寫入說明書。

而很多中藥並不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只要用與古代醫籍記載的相同方法制備出來即可,所以說明書上的副作用只會寫上“尚不明確”。但中國自古就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中藥並不是完全無毒,只是古人認識不足,也缺乏有效的試驗。其實在醫院裡經常會遇到,因為服用中藥不恰當造成肝腎損傷的患者。

在很多疾病上,中藥都有著獨到的功效。但對於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的高血壓,選擇藥理作用與毒副作用都更明確的西藥,更有利於對血壓的控制,以及對副作用的預防。

誤區四、血壓降得越低防病的效果越好

有些高血壓患者,認為既然血壓越高危險越大,那麼血壓越低危險就越小了。但實際上,血壓需要穩定在一定的範圍內才可以,降得過低反而可能增大腦梗塞的發生機率。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為140/90mmHg以下,最佳控制目標為130/80mmHg以下,但要控制血壓不要低於110/60mmHg。

而且降壓的速度也要緩慢,慢性高血壓者的腦血管,已經習慣於較高的血壓。如果降壓速度過快,會使腦供血下降,反而可能誘發腦缺血、腦梗塞的發生。所以需要用幾個月的時間,緩慢把血壓降下來。如果降壓過程中出現了頭暈、黑視等大腦缺血的症狀,要及時找醫生檢查,調整藥量。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立秋後,咽喉乾燥、嘴脣乾裂、大便乾燥等怎麼辦?3招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