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40歲後,要“擔心”自己的血壓,飲食注意5點,血壓更穩定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增高,4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比較多見。高血壓居於“三高”之首,是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還可能誘發多種併發症,以及突發性疾病,應當引起重視。

高血壓的發病除了與遺傳因素、長期精神緊張因素有關之外,與生活習慣也有很大關係,比如攝入食鹽過多、過食肥甘厚味、活動過少等。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血壓穩定。

40歲後,飲食注意5點,血壓更穩定

1、控制總熱能的攝入

高血壓患者常會並有肥胖或超重現象。臨床觀察表明,多數患者的血壓常隨體重的減輕而下降,體重增加而升高的現象,說明肥胖與血壓呈正相關。所以控制熱能攝入,使體重維持在合理範圍內,對高血壓的防治十分重要。

40歲以後,人體的運動系統功能下降,所以身體更加容易發胖,這個時候更要注意控制飲食,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比如各種肉類,甜品以及米飯等精糧,要限量。

2、適當限制脂肪和膽固醇

40歲以後,應適當控制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量,以及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同時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比例。

膽固醇較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動物的內臟,豬腦或骨髓、高湯、蛋黃、魚子等;飽和脂肪酸主要就是指動物性脂肪。所以要少吃肉,儘量用植物油來代替動物油烹飪。

3、適量攝入蛋白質

多吃些魚肉、雞蛋(蛋黃中膽固醇含量比較高,要少吃)、雞肉、牛奶、豆漿(大豆)等,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為宜。

紅肉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然後也含有較高的動物脂肪,以及較高的熱量。所以要有所控制,以免體重過胖。

4. 限制鈉鹽的攝入量

大量資料表明,適當減少食鹽的攝入有助於血壓的控制,減少體內的水鈉瀦留。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不超過6g。而中國人均鹽量超過10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少用鹽以及一些調味料,對於一些高鹽食物,如臘肉臘腸、火腿腸、醃菜等食物,也要有所節制。

5. 相對增加鉀的攝入

除了限制鈉鹽以外,還應相對地增加膳食中鉀鹽的攝入。因為鉀能抑制鈉鹽的吸收,低鈉高鉀膳食有利於降壓,故,可適當補充鉀鹽及攝食一些含鉀較豐富的食品。如:柑橘、香蕉、大豆、土豆、蘑菇、紫菜、香椿、水果汁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選含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糙米、玉米、小米、全麥粉、燕麥等,可促進腸蠕動,加速膽固醇排出,保護血管功能;此外,還要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多喝水,也有助於人體血液迴圈,尤其是晚上睡覺前,以及早上起床之後,可以防止血壓“犯上作亂”(肝、腎功能不全的人要謹慎)。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要治療陽痿,中醫師,必須知道何為“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