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估計有不少人會有突然起身而出現頭暈的情況,這種現象在平時還好,但在夏天可能會出現的比較多,其實這種現象很可能是低血壓的徵兆,而在夏天,低血壓的情況要比其他季節更常出現,所以如果平時血壓就低的人,在夏季往往會比較辛苦,那麼究竟低血壓的原因是什麼?對身體有哪些影響?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呢?

夏天為什麼容易出現低血壓?原因是什麼?

低血壓雖然隨時都可能發生,但在夏天特別容易低血壓,要是了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人體在夏天的時候比較熱的緣故!夏季天熱就可能會出現大量出汗的情況,用來調節體溫,但出汗的結果就是導致人體開始缺水,最終出現血量減低的情況,血量低血壓自然也會減低。此外,天熱了人體的毛細血管會擴張散熱,而散熱的方式就是將血液流到面板上散熱,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血液留在身體、器官及大血管的機會少了很多,這也會導致低血壓的情況發生。

那麼夏天該如何改善低血壓呢?

1、既然出汗導致的血量減低,那麼首先要補充水分。

2、改變飲食習慣,平時沒有低血壓的時候飲食可能不會太注意,但如果出現低血壓那麼在飲食的時候就要做到少食多餐,因為如果吃的太多的話,血液會大量流到胃腸進行消化,也會導致低血壓的情況。

3、根據情況補充鹽和電解質,如果夏天流汗太多的話可能會導致脫水或者中暑的情況,這時候需要適當的補充鹽和電解質,但要適量,避免補充太多反而導致血壓升高。

4、調整降血壓等藥物的用量,平時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在夏季本身血壓減低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用量,避免降壓過低。

此外要預防或者改善低血壓的情況,還要注意日常的習慣,比如經常有低血壓的人應多休息,坐下或躺平睡覺;每天適量的補水;如果經常出現體位改變的低血壓情況時,在下床,或者蹲起起身的時候動作要慢,比如蹲著的時候要起身,可以先扶著固定的物體慢慢起身,不要馬上移動,等感覺血壓穩定了再運動,或者起床時先坐下,再慢慢站起,不要直接站起身;低壓跟神經相關時,飲用咖啡或茶等含咖啡因飲品也有助益。

什麼是低血壓?

一般成年人理想的血壓水平是收縮壓在120mmHg左右,舒張壓在80mmHg左右,而正常的血壓範圍收縮壓在90-140毫米汞柱之間,舒張壓在60-90毫米汞柱之間。所以,任何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低於60mmHg都屬於低血壓。低血壓跟高血壓有所不同,低血壓並不會長期出現,最多是經常會反覆。

低血壓一般多以各種症狀出現,比如頭暈、心跳加快、氣喘、心絞痛、手腳冰涼、冒冷汗、疲乏無力、昏厥等等。低血壓的情況有輕有重,嚴重的高血壓可能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出現暈厥、休克,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此外,有些低血壓也會對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心源性和病毒性導致的低血壓,比如心肌炎、急性心臟病、胃十二指腸潰瘍導致的內出血等,這些情況下會非常危險。

哪些人群容易患低血壓?

1、一般來說年輕的女性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容易患

2、服用血壓藥或者心臟藥物的人

3、貧血患者

4、有內分泌問題的人

5、有心血管異常的人

6、過敏體質的人群

低血壓的成因有以下九項:

一般來說,低血壓成因有以下9種:

1、感染原因導致的低血壓休克,這種情況多見於病毒、細菌感染,比如新冠病毒感染後引發人體全身出現連鎖反應,導致病毒性休克,或敗血症導致休克。

2、心源性因素導致的低血壓休克,這類跟心臟疾患有關,比如心肌炎、急性心臟病、心肌梗死以及嚴重心律不齊等

3、血容量低而出現的低血壓,比如嚴重失血、腸胃內部出血等

4、血液迴圈受阻,比如肺動脈栓塞、肺動脈血壓高等

5、內分泌問題導致的,比如甲狀腺疾患、腎上腺功能不全、低血糖等,都是有可能引發低血壓。

6、過敏或藥物影響,當人對食物、藥物、外部環境物質等,產生過敏反應後,也是有可能會出現比如呼吸困難、瘙癢、喉嚨腫脹和血壓下降的情況;此外,長期服用降壓藥、心臟病藥物或者前列腺藥物時,也容易導致血壓低。

7、貧血、缺乏營養,缺乏維生素B12、鐵離子、葉酸等營養時,會讓人體內紅血球不足,因貧血而導致低血壓

8、脫水,出汗或者腹瀉等情況下,血管中的血液量降低,導致血壓快速下降。

9、體位改變,這種多見於早上起床時、蹲下起身時,如收縮壓下降超過20 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也屬低血壓

低血壓分三種類型,防治各不相同

體位性低血壓

這個比較常見,就是當人從蹲坐時,或者睡臥時,站起來時產生的血壓突然降低。一般來說,人們很少出現這種低血壓,因為雖然人體血壓受重力影響較大,容易讓血液在雙腿聚集,導致血壓降低,但人體應對這種情況有一個機制,可以通過自主調節心率及收縮血管的方式,幫助血液在起身時回到大腦。但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人,往往是這套機制減弱或者不起作用了,所以才會出現起身後頭暈、暈厥的情況。

體位性低血壓在老年人中較多,不過年輕人如果經常蹺二郎腿或者長時間蹲著,突然起身也可能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對待體位性低血壓一方面可以通過延長改變姿勢的時間,讓人體有適應的過程來改善;另一方面要找到關鍵因素,比如脫水、血糖高、心臟病、用藥問題等等,這樣才能防治。

餐後低血壓

這種低血壓老年人也多見。這是因為進食後,血液要進入消化道進行消化作用,為了緩解,人體會自動的加快心率來幫助維持正常的血壓。但有些人沒有了這種改善方法,就會導致眩暈、昏迷、嗜睡的情況。餐後低血壓最有可能影響高血壓或帕金森症的患者。

改善方式,可以通過減少降壓藥的劑量、少食多餐、吃碳水化合物較低的飲食,來緩解症狀。

神經源性低血壓及特發性直立高血壓

多見於兒童及成年人,這種低血壓常見於長時間站立的人,主要原因是心腦的“聯絡”出現異常。

改善可以通過不要久站,多休息,或者穿彈力褲,嚴重的情況需要服用藥物治療。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寫給不想繼續熬夜的你:如何改善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