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這段時間好多人開始活躍起來,忙著“貼秋膘”。是有部分人因為“苦夏”,或多或少的出現體重下降,這不剛剛立秋,天氣稍微有點涼爽,覺得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吃各種各樣的肉。

但是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說,立秋並非“貼秋膘”的最佳時期;為時過早,入秋還尚有一伏呢。天氣依然酷熱,人的脾胃功能還較弱,還沒有完全調理過來呢,此時如果進食太多肉類,反而會適得其反,增加胃腸道負擔,造成腸胃功能紊亂。

入秋後是一個胃腸疾病高發的季節,這個時候胃腸的調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人不知道秋季該怎麼去養脾胃。俗話說胃病七分靠養,三分靠調!今天咱就聊聊這三分的調。

立秋之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歷來就有“貼秋膘”的習俗,說明大家都習慣在這個季節進補。但是雖然時至立秋,但秋老虎還沒有走遠,天氣仍然是溼熱交蒸,盛夏餘溫未消,防暑和除溼仍是秋季養生保健的主題,這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養護脾胃,以防脾胃“中暑”。

這裡呢,給大家分享幾個可以調節脾胃“中暑”的特效穴!

1、脾俞穴

脾俞定位: 位於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調理方法: 將火罐扣在脾俞穴上,留罐5~10分鐘,以區域性面板泛紅、充血為度。

2、足三裡穴

足三裡定位: 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調理方法:用艾條溫和灸法灸足三裡穴15~30分鐘;以感覺溫熱為好。

3、豐隆穴

豐隆穴定位: 位於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1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調理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法灸豐隆穴15~20分鐘,以感覺溫熱、舒適為好。

立秋期間經常按揉、或拔罐或艾灸豐隆、脾俞、足三裡這三個穴位,也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豐隆穴是化溼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讓人胃口大開;而足三裡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三穴每天只要艾灸或拔罐刺激一次,啟用它們的能量值,也不失為一種腸胃“避暑”的好辦法。

給我一份關注,還您一份健康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每天跳繩1800下,孫儷運動清單瘦身選單全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