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同大暑、處暑、白露四節在六氣中稱為太陰溼土,為溼氣所主。立秋之後,晝夜溫差開始變大,這時候溼氣很活躍,而人恰恰是這時候身體很虛弱。

也就是說,立秋前後,是人體溼氣最重的時候!一定要引起警惕!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空調到處都是,幾乎人人體內都有溼邪潛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溼邪內鬱。

立秋預防

1.防秋燥:

燥邪傷人,容易傷津液。表現為口乾舌幹、大便乾結等等。

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秋天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

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秋風: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

尤其天氣涼一些後,很多人都會開窗睡覺。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就會受到賊風侵擾。第二天就會全身痠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

3.防秋鬱:

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多做些會讓自己心情愉悅的事情,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都能夠有效的緩解秋鬱!

立秋飲食

相信我們都聽過“貼秋膘”這一民俗說法。

現代生活水平提高,“貼秋膘”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但是還是要多加註意飲食習慣!

1.魚腥草:

魚腥草也叫折耳根,是天然的消炎藥。有些人感冒好長一段時間不能斷根,咳嗽不止。這是身體內的溼熱餘毒沒有清除的關係,也就是炎症未消。

可以買些魚腥草煮水當茶喝,也可以炒菜食用,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2.秋後不吃瓜:

民諺“秋瓜壞肚”是很有養生原則的。

立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秋季是腹瀉高發季節,如果大量食用西瓜等寒性水果就很容易拉肚子。可多吃蘋果、梨、葡萄等滋陰水果。

3.進補嫩玉米:

暑熱未消、降雨頻繁,最應當補脾。玉米可調中健脾、利尿消腫,是立秋上佳補品!

4.立秋吃茄子: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這一說法,能降“火氣”,除秋燥!

家常蒸茄子:

材料:生抽、老抽、豆瓣醬、蔥花、油適量。

做法:

茄子洗淨切塊,放入盤中。

蒸鍋加水大火燒開後,將茄子和盤子一起放入蒸熟(15分鐘左右)。

熱鍋放油,蔥花爆香,倒入生抽、老抽和豆瓣醬混合的醬汁煮開。關火後將醬汁澆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

立秋祛溼

1.多吃水果,調理脾胃:

立秋養生重點仍在除溼。要注意調理脾胃,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以排出體內的溼熱之邪,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多吃些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清火解毒。

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冬瓜、番茄、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

2.多喝開水,補充水分:

對付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開水!並要做到量少而頻飲,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

無需開刀也無需口服,安全性高,療效顯著!根據體外熨透的原理,將藥物在不同溫度下匯入機體,調節身體的“衛、氣、營、血”,從而排出體內的溼氣,迴歸健康生活!

立秋之後仍有一“伏”,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依然很熱,“秋老虎”依然存在。仍舊也要注意防暑!

每日案例

體內溼氣重,大便不成形!

接受古法熨透理療,祛溼排寒效果好!

神奇的治療效果

簡單的操作模式

業界的專業認可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工作中如何保護好頸椎?每天5分鐘頸椎操,預防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