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常說:“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在中伏承上啟下的20天裡,天氣炎熱、暴雨連連。再加上人體本身出汗多、消耗大,稍不注意,人就可能被暑溼之氣侵襲,出現苦夏、中暑等症,為冬天埋下病根。

中伏養生,以解暑祛溼、補虛補陽為主,飲食上可適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尤其是這“2肉1魚”,千萬別錯過。

中伏過後,這“2肉1魚”一定要上桌

羊肉:補虛養陽、益腎健脾

說到羊肉,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冬日進補的佳品,但其實,在一年中消耗最大的中伏期間,吃羊肉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一直以來,很多地方都有三伏天吃羊肉的習俗,“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處方”、“吃伏羊享健康”的說法在民間很盛行。

《本草綱目》認為:“羊肉味甘、性溫,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伏天常吃,可以以熱制熱、補虛暖胃、祛除寒氣,對身體確實有一定的好處。

再者,夏季人們愛吃生冷寒涼食物,容易把寒氣積存在體內,讓脾胃受寒、腸道受損。此時如果能吃點溫熱的羊肉,可以祛寒解毒、補中益氣,提高身體抵抗力,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TIPS:伏天吃羊肉,要注意“降火”。

烹調時,最好選擇清燉,避免燒烤煎炸,同時少放辛辣燥熱的調料。蘿蔔性寒涼,能潤燥清火、去除油膩,是夏日吃羊肉的絕配,最為推薦。

養生推薦:蘿蔔燉羊肉

材料:蘿蔔500克、羊肉250克,蔥姜少許。

做法:羊肉、蘿蔔切塊焯水,鍋內放油,加白糖、羊肉炒上色,加入醬油、蔥姜炒勻。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放料酒,改為文火燉到六成熟,加入蘿蔔,燉爛調味即可。

鴨肉:滋陰養胃、補虛清熱

有道是,暑天吃鴨,無病各家。中伏前後的鴨子,剛剛換好毛,肥瘦適宜,味道最為肥美,現在吃正當時。

從中醫角度來看:暑傷氣。天熱,人體肌膚腠理疏鬆,陽氣外洩,多有虛勞之症,需好好補一補。

如何補?鴨子性味甘涼,正合適。一如清代醫學家王孟英說的,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

TIPS:在選鴨子上,也很有講究。

有說,“嫩鴨溼毒,老鴨滋陰”,也有說,公鴨微寒,故“夏吃公鴨,秋吃母鴨”,總的看來,暑天吃鴨,大概以老母鴨為宜。

養生推薦:老母鴨冬瓜湯

材料:老鴨半隻,炒薏米50g,冬瓜500g,生薑、陳皮、鹽、白胡椒適量。

做法:薏米浸泡半小時到一小時,冬瓜、老鴨剁塊、焯水。然後把鴨肉、冬瓜、薏米、陳皮連同薑片一同放入湯鍋,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小火煲1~1.5小時,加鹽、胡椒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祛溼。

禁忌:此湯稍寒,久病之人、脾胃虛寒、經期女性及孕婦慎服。

鱔魚:強筋骨、祛風溼

俗話說:冬吃一支參,夏吃一條鱔。中伏過後的黃鱔,體壯而肥,刺少肉厚,滋味最為鮮美。

《本草綱目》載:“鱔魚性味甘溫無毒,入肝脾腎三經,能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溼。”

中伏過後,暑氣蒸騰,溼邪容易侵入人體,使人昏昏沉沉,疲憊不堪。此時吃些黃鱔,或能讓你“滿血復活”。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黃鱔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常吃可以提高人體免疫,也適合夏日食用。

TIPS:黃鱔本身性溫,若辣椒、花椒等溫性食物加太多,會使其溫性更強,吃後容易出現上火,因此烹調時最好選擇性平或性寒的食物進行搭配。

養生推薦:黃鱔粥

材料:黃鱔若干、薑絲適量,大米少許。

做法:黃鱔洗淨後開水焯燙一下,沖洗掉浮沫,後用料酒、鹽、胡椒粉醃一會;大米下鍋,加水煮至開花後,加入醃製的鱔魚、薑絲,熟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血益氣,適宜免疫力低、記憶力下降、貧血等症狀的人群。

中伏過後,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陽氣容易耗損。除了飲食上要注意補陽補虛,還要防止一些生活習慣損傷陽氣、耗損心氣,比如:

中伏不做3事,陽氣足、少病擾

1.晚睡

夏日晝長夜短,人們日間活動的時間較長,睡眠時間本來就短。

此時如果再晚睡,就可能導致睡眠不足,使身體無法得到充分的修復,進而影響肝臟、腎臟的健康。

建議:最好在晚上11點前入睡,睡眠時間控制在6~8小時。

2.長時間吹空調

作為炎夏的必需品,空調在給人們帶來清涼的同時,也誕生了現代人獨有的“空調病”。

人體長期處於低溫環境之中,寒涼刺激身體各部,以致血管收縮,血流不暢,損傷膝、踝、頸、腰;而胃腸受寒,則蠕動減弱,功能失調。女性更容易氣血瘀滯,於是誘發痛經。

建議:空調別開太低,最好設定在26℃,如果長期待在空調房裡,最好穿件有領的衣服或加披圍巾,或者披一件開衫外套,以備不時之需。

3.洗冷水澡

熱的時候有些人會洗個冷水澡,但這一時之爽並不建議嘗試。

天熱體表血管擴張,突然接觸冷水會使得血管收縮,容易損傷心腦血管。特別是一些有高血壓等基礎病疾病的人群,洗冷水澡特別容易發生意外。

另外,洗冷水也會導致身體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容易導致中暑。

建議:夏天最好用溫水洗澡,清洗時身體更能洗乾淨;在洗完後,水分蒸發的同時也能自然帶走熱量,一樣很涼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脾胃為後天之本:由“祥子康復”談“有胃氣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