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勞,指勞動、勞作;逸,指悠閒、閒適、安樂。

勞逸之病,是指因不適當的、過度的勞作(包括勞力與勞心)或悠閒所導致的疾病。

勞逸不當為什麼會致病?怎麼致病?

中醫有自己的認識。

關於“勞”,古代有“五勞”致病之說,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為五勞所傷。”

五個“久”字,指出了“視、臥、坐、立、行”不可過度,過度就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其中“久視、久立、久行”,按現代標準劃分,屬於過“勞”;

“久坐、久臥”屬於過“逸”。

久視傷血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受血而能視”。

如果整日看書閱讀,特別是“夜讀細書”,或長時間地在計算機前工作等,長時間的注視手機,會“傷血”,使“血不養肝”,導致視力下降,目見黑花飛蚊,視野缺損,兩目乾澀,兒童過早近視,中年人過早老花,嚴重者甚至導致失明(如高度近視致視網膜剝離)等。

由於女子以肝為先天,因生理關係,陰血易虧,至中老年後若用眼過度,比男性更容易發生玻璃體後脫離、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萎縮、白內障等問題,尤其應該注意避免用眼過度。

預防的方法是不要“久視”,中醫治療的方法是“養肝血”。

大家熟悉的枸杞子,就是一味養血柔肝明目的有效中藥。傳統的枸杞子服法有:

枸杞粥:枸杞10~30g,粳米90g,同煮成粥,空腹隨意食之。枸杞膏:枸杞子500g,水浸1宿,蒸爛,搗碎,再加水適量煎60分鐘,擰出濃汁,去渣加蜜,文火慢熬至滴水成珠,膏成。每服2~3匙,早晚用開水或龍眼肉、人蔘湯調下。枸杞酒:枸杞子500g,以酒揉碎,加白酒浸7日後,隨量飲之。不能飲酒者此法不宜。久立傷骨

“腎主骨”,“腰為腎之府”。

人站立時,骨骼特別是脊柱骨、下肢的骨骼要承受較大的壓力,所以當我們久立不動時,通常會感到腰背痠痛,兩腿痠脹,足跟疼痛等。

古人認為這是“傷骨”的表現。治療上可用補腎強筋骨的方法,也可以經常用牛骨頭、羊骨頭、豬骨頭等燉濃湯飲等食療法。

久行傷筋

古代醫家認為過度的步行(包括跑步)可“傷筋”。

如運動員訓練不當引起的運動損傷,最常見的就是韌帶(筋)拉傷,尤其是膝關節的損傷等,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行走、屈伸不利等。中醫多從肝論治,因肝主筋,可用補肝腎之陰的六味地黃丸等。

除“久視”、“久立”、“久行”外,過勞還包括過度的體力勞動,特別是幹超過自己力所能及的重體力活,以及勞動時大量出汗、平素汗多者每天堅持長距離跑步、老師講課時間過長等等,中醫認為都會傷氣,出現神疲乏力、頭昏、心悸、氣短,甚至突然氣脫、面色蒼白、心前區絞痛、虛汗淋漓等。出現這些情況,輕者建議服用補中益氣丸、生脈飲等,重者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用腦過度

即過度勞神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不敏捷、情緒低弱等症狀,古人稱為:“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

學生讀書過度用功,可至心血暗耗,女生常會出現閉經的問題,可以用益氣養血安神的中成藥歸脾丸治療。

房事過度

則耗傷腎之精氣,出現腰痠、小腹隱痛、頭昏、耳鳴,或遺精、陽萎、早洩、月經不調、帶下等。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對於平時多汗之人,減食同時再大運動量的鍛鍊非常不合適,因出汗過多,會耗傷人體正氣與津液,汗為心液,故過汗最易傷心。

臨床上遇到汗多者長時間、大運動量鍛鍊後導致心肌梗塞的患者不在少數。所以平時多汗的人尤其要注意運動的量,特別是冬天更不適合出大汗的運動。

過勞會損傷人體的健康,但過逸同樣對身體有害。

久臥傷氣

如多臥而少動的人,因病長期臥床不起或一些小病大養的人,大多面色蒼白,肌肉鬆軟,手無縛雞之力,稍一活動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這些都是氣不足的表現。

老年人久臥不動,肌肉無力,對骨骼的保護能力不足,跌打後容易導致股骨頸骨折。

久坐傷肉

如長期坐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或出門常以車代步,久坐少動,平時又缺少適當的體力勞動或體育運動者,大多肌肉鬆軟少力,腹部脂肪增多下墜,呈“虛胖子”樣,出現動則氣短、汗出,抵抗力下降,稍有不慎就會感冒發熱等氣虛的症狀。

另外,久坐少動者,往往指甲色紫暗,心情壓抑易怒,胃脹噯氣,牙齒酸冷,脫髮,中年女性下肢易浮腫等,這些都是因活動過少,氣血津液執行遲緩不暢所致的氣滯、血瘀、水停的症狀。

古代醫家概括其危害為:“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即損壽。”

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休息、娛樂、運動等,都要把握好“度”,太過或不及,就成為導致病患的因素。

唐代著名醫學家、養生家孫思邈指出:

“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養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視、久聽。”“養性之士,唾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臥不至懻。”

這一習話,對我們今天處理好“勞”與“逸”的關係,保持健康的身體應有所啟發。

#大家健康超能團# @大家健康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什麼症狀適合按摩?什麼症狀適合刮痧?中醫養生你選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