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女人都曾有過痛經,痛經之痛的確讓很多女性朋友備受折磨。就有不少女性面對經來腹痛時,只能自認倒黴;也或許聽年齡大的女人說,女人只要生完孩子就不會痛經了。其實這些說法並不科學!

所謂痛經,就是指在女子行經前後或月經期間出現下腹疼痛、墜脹,腰痠腰痛或其他不適等症狀的一類疾病。一般而言,痛經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發性痛經,這類痛經往往是生殖器官沒有器質性病變;第二類是繼發性痛經,這一類痛經往往是由於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所引起的。

一般來說,食療方子多針對原發性痛經,只要按照中醫的辨證施治的思維,巧妙運用食療,也是能夠收到良好的功效的。

1、氣滯血瘀

對於痛經來說,氣滯血瘀是極其常見的,那麼,女性在氣滯血瘀的情況下,出現痛經之證,會有什麼樣的症狀呢?通常,會在月經來臨前或月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而且拒按,並伴有兩脅疼痛,甚至還會出現乳房脹痛,在月經方面,會有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下則痛減等症,而且痛經多因情志不暢而發病或加重,在舌脈方面,以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為主要特徵。

食療方子

香櫞漿

用新鮮的香櫞1個,切碎後放入帶蓋子的碗中,加入麥芽糖50克,隔水蒸燉,以香櫞稀爛為度,待稍涼後食用;

也可以用化瘀止痛粥。先將丹蔘20 克,桃仁10 克,薤白12 克,香附10 克,粳米100 克,煎沸20 分鐘,去渣留汁,放入粳米,快要煮熟的時候加入少許紅糖,粥熟後即可食用。

2、寒凝血瘀

痛經除了因氣滯血瘀之外,寒凝血瘀型別的也是比較常見的。一般來說,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小腹冷痛,有拒按,疼痛受寒涼而發或遇寒加重,得熱則痛減,月經的量少,顏色偏暗且有塊狀,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質暗紅,舌苔白,脈沉緊或沉澀為主。

食療方子

一般來說,紅糖薑湯比較好,具體做法是將50克紅糖和10枚大棗放在鍋裡煮沸20分鐘,然後放入生薑20克,再煎5分鐘就好了。

3、肝腎虛損

對於痛經來說,除了瘀滯之外,虛證其實也比較常見,比如肝腎虛損,又比如氣血虛弱。如果是肝腎虛損的話,一般會在月經期間或月經後出現小腹隱隱作痛的症狀,除此之外,還有頭暈耳鳴,腰痠腿軟,或有潮熱,小便清長,面色晦暗等症,舌質淡,舌苔薄,脈沉細,當然,肝腎虛損證的痛經,月經的量會比較少,且顏色較淡質地較稀。

食療方子

芝麻地黃飲

將黑芝麻15 克,生地黃15 克,枸杞子15 克,煮沸20 分鐘,去渣留汁,加入適量冰糖,稍煎待溶即可服用。

4、氣血虛弱

痛經也會因氣血虛弱而引起,這種情況通常會在月經期間或月經後出現小腹隱隱作痛的症狀,但這種腹痛多有喜按的特徵,在月經的量上會明顯偏少,月經的顏色會偏淡,月經的質地會較稀,還伴有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食療方子

養血止痛粥

具體做法是取黃芪20 克,當歸10 克,白芍20 克,澤蘭10 克,用水煎15 分鐘後,去渣留汁,放入粳米100克煮粥,將熟時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5、溼熱蘊結

痛經除了瘀滯和虛證之外,還有溼熱引起的,而這種痛經往往與上述兩類不太一樣。溼熱蘊結主要是月經前或月經期出現小腹灼痛,且有拒按的感覺,這種腹痛往往連及腰骶,或者平時腹痛輕,至經前疼痛加劇,月經量多或經期較長,月經的顏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或者伴有低熱,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等為主。

食療方子

清化止痛粥

具體做法是,先將川楝子10 克,薏苡仁30 克,益母草15 克,煎沸30 分鐘,去渣留汁,放入100克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加少許冰糖調味,待溶即可。

綜上所述,這些調理痛經的方子,也是根據不同的證候來進行個性化調理的,當然,食療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食療作用不佳的情況下,還是需要中醫辨證治療。畢竟,中醫講究辯證施治,一人一方,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只知道木糖醇防蛀牙?食物中這麼多的糖醇你應該知道,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