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昨日學習了王幸福主任的文章“用藥傳奇:“尿濁味臊臭”,川萆薢效佳”一文。

文中提到“一些患者,每天清晨起床後,尿特別臊臭,刺鼻難聞,別無他病.......首先想到的是溼熱下注。後讀到一篇醫話說"用川萆薢 水煎服,夜臥時頓服,治溼熱下注遺尿痼疾。其辨證要點---尿腥臊惡臭....”後再碰到尿濁味臊臭類似患者,加入川萆薢,一般3-5劑就可以解除症狀”

遍查書籍,尋求答案。《神農本草經》說“味苦,平,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溼周痺,惡瘡不瘳,熱氣。”現代總結其功效為“利溼去濁,祛風除痺”然後也發現歷代醫家對於本藥的功效也有爭議。翻閱幾篇文章,感覺下面這篇文章分析的較為透徹,並且也能解釋萆薢為什麼可以祛溼熱,所以摘錄如下,共同學習。

“《本草正義》:"萆薢,效能流通脈絡而利筋骨,入藥用根,則沉墜下降,故主治下焦。雖微苦能洩,而質輕氣清,色味皆淡,則清熱理溼,多入氣分,少入血分。《本經》主腰背痛,乃腎有溼熱,濁氣不去,而腰膂為之疼痛,非腎虛無溼之腰痛,所不可渾同施治。強骨節者,宣通百脈,溼濁去而正氣自強,非能補益以助其強固,此藥理之至易辨者。楊氏有萆薢分清飲,專治溼熱淋濁,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溫而且澀,性正相反,不能並列,殊有誤會。瀕湖《綱目》謂萆薢能治陽明之溼,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立說甚允。然又謂楊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云云,則與萆薢性情,兩相背謬。《本經》又主風寒溼周痺,頤謂惟溼熱痺著,最為合宜,若曰風寒,必非此苦洩淡滲者,所能幸效。又治惡瘡不瘳熱氣者,豈非為溼與熱蒸之主藥乎?《別錄》謂主傷中,亦惟脾為溼困者宜之,決非補中之藥。又治恚怒,頗不可解。又謂陰萎失溺,則溼熱閉結者,亦有萎躄不仁、溲溺不利之症,必非可以起虛痿。又謂治老人五緩,關節老血,則語太浮泛,且與萆薢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輕信。不謂繆仲淳因此二語,竟謂此物為補益下元之要藥,又謂甘入脾而益血,以滲洩利溼之效用,而說到補陰上去,不如石頑《逢原》,謂古人或稱攝精,或稱利水,何其兩說相懸,不知溼濁去而腎無邪熱之擾,腎氣自能收攝,頗能窺見玄奧也。甄權謂主冷氣頑痺、腰腳癱緩不遂、男子腎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痺陰萎之症,然惟溼熱為患。乃宜此藥,甄氏冷氣久冷之說大誤。甄又謂治腎間有溼,膀胱宿水,是也。而今本瀕湖《綱目》引此二句,脫一溼字,乃作腎間有膀胱宿水,遂令人無從索解,王好古謂補肝虛,亦不可訓。尤奇者莫如《日華本草》,竟謂補水髒,堅筋骨,益精明目,頭旋癇疾,中風失音云云。"”

綜上所述,萆薢一藥的主要功效應是偏於清熱利溼,且主治下焦溼熱。《神農本草經》上所載諸症,當是以溼熱為病機。這也是為什麼萆薢用於溼熱下注型遺尿,尿臊有效的緣故。所以我也同意不能把萆薢作為補益下元之藥治療腎虛之腰痛骨軟。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教你掌握“餐桌上的8種良藥”巧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