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2020年7月16日,入伏。從入伏後,高溫、高熱、高溼的 “桑拿天”將會伴隨我們每一天。一年中最熱,最難熬的日子到來,而今年將是漫長的40天!

迎接三伏,降溫降暑要講究!很多人覺得烈日炎炎,空調和冰凍的冷飲降溫最好。卻不知,當人運動或剛經歷室外的高溫後,突然喝下冷飲或者馬上吹冷空調,大腦會誤認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散發出去,於是“下令”停止排熱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熱困難,餘熱積蓄更容易中暑。

此外,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家:“高溫天氣切忌大量吃冷飲,因為人體區域性的溫度突然降低會影響到身體各系統功能的正常執行,這樣更容易中暑。”

中暑症狀:高溫天氣,如果感到頭暈、眼花、頭痛、噁心、胸悶、煩躁等症狀,很可能就是中暑了。

如何預防中暑:

1、注意補充水分。高溫天氣裡,不論運動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能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需在高溫環境裡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至少每小時喝2~4杯溫水(500毫升~1000毫升),水溫不宜過高,少量多次飲用。最好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同時,還應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2、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因此出汗,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被帶走,所以要適當喝一些鹽水。在飲食方面,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還應多吃能預防中暑的新鮮蔬果,如番茄、西瓜、苦瓜等。此外,出門要備好防晒用具,儘量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在烈日下行走。

3、做好防晒措施。如果必須此時外出,一定要戴遮陽帽、太陽鏡、塗抹防晒霜,帶上充足的水。可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氣水等,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少穿化纖類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

同時,夏季是“空調病”高發期。由於“空調病”許多臨床症狀與流感相似,故很多市民都將其誤認為是流感。儘管‘空調病’的部分臨床表現與流感相似,但它不是流感,而是一種內分泌紊亂綜合徵。

如何預防"空調病”

1、疾控中心建議廣大市民,不要待在空調房內超過4小時,室溫最好恆定在26℃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開機1-3小時最好關機一段時間,進行通風換氣;離開空調房時,不要將房內溫度調至過低,當再次返回室內時,要及時擦乾身上的汗水,逐步調低室內溫度,使身體慢慢適應室內低溫。

2、“若長時間坐在辦公室,應適當增添衣服,尤其是年輕女性,膝部最好用厚衣服或毛毯加以保護。”專家提醒:“路面司機也是比較容易出現“空調病”的群體,建議不要把車內溫度調得過低,車內外溫差最好在10℃以內,一旦罹患上“空調病”,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水或藿香祛暑膠囊治療,還可以喝一些綠豆湯、西瓜翠衣湯進行食療。”

#健康樂享官#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三伏天易上火,這五種“農產品”營養美味,幫你“降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