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盛夏已至,雖然天氣炎熱,但也是養生的好時節。中醫歷來都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指的是對一些容易在冬季發生或是加重的疾病,在夏季時分,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從而達到預防或治療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效果。

在冬季高發的疾病之中,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疾病較為常見,可以在夏季三伏天時給予相應的治療,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夏季屬火,心在五臟當中也歸屬於火,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有著益氣溫陽、散寒通絡的作用,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冬季發作。

心血管疾病為什麼要“冬病夏治”?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目前還是居高不下,且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尤其在冬季,心血管疾病更是高發,冷空氣作用於人體後會令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加重心臟的負擔,導致心衰疾病發作;此外,寒冷刺激後也可以導致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痙攣,造成心肌缺血,容易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進行“冬病夏治”會為患者帶來什麼好處呢?

在夏季三伏天選擇適當的溫陽散寒、扶助正氣的治療手段,一方面可以增強體質,使人體陽氣充沛,抗寒能力增強,血液迴圈通暢,起到鼓舞正氣,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作用,而且可以針對個體體質不同,輔以益肺、健脾、補腎等方法來扶助人體的陽氣,使全身氣血流通,糾正虛寒體質;另一方面還能夠祛除陰寒的病邪,預防慢性心血管疾病在冬季發作,比如陽虛型心衰、心絞痛通過補助陽氣、散寒溫經通絡,可以增強心功能,改善心肌供血情況,減少心衰及心絞痛的發作。

哪些心血管疾病適合“冬病夏治”?

心血管疾病的種類非常多,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因此,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冬病夏治”並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具體的中醫證型來對證治療。以下這6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相應的“冬病夏治”療法,能起到不錯的預防和改善效果。

(1)陽氣虧虛型慢性心力衰竭,症見氣喘、心慌心悸、身寒肢冷、尿少、顏面或下肢水腫、腹脹便溏、面色灰青等。可採取三伏貼、艾灸、中藥湯劑內服等方法溫助陽氣,提高心功能。

(2)陽虛寒凝型冠心病心絞痛,症見胸痛、胸悶、氣虛乏力、面白無華、手足冰冷等。在陰冷的天氣或受寒後上述症狀加重,可採取貼穴、拔罐、針刺、服藥結合的辦法行氣止痛,疏經活血。

(3)心肺氣虛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症見咳嗽、咳痰、喘息、心悸、水腫、嘴脣或指甲紫紺等。可採取三伏貼、藥罐、艾灸、中藥湯劑內服等方法補肺益心,扶正祛邪。

(4)心脾兩虛型失眠人群,症見失眠、心煩、氣虛乏力等。可以採取三伏貼、針刺、艾灸、沐足等辦法,減少或取代安眠藥的作用,綠色助眠。

(5)心脾兩虛型心臟神經官能症的患者,有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乏力、頭暈、失眠等症狀,可選擇三伏貼、艾灸、沐足、藥罐、中藥湯劑內服等方法緩解焦慮、改善症狀。

(6)心脾兩虛或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症見心慌心悸、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形寒肢冷、頭暈目眩、少寐多夢、健忘、神疲乏力、食慾減低、腹脹便溏等。可以選擇三伏貼、艾灸、沐足、中藥湯劑內服等治療以健脾益氣、養心安神。

很多疾病並非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形成,對於疾病的調理,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們可以趁著陽氣最盛的夏季去除積寒、扶助正氣,選擇最有益的治療方法,規避疾病風險,保持身心健康。

#家庭醫生超能團##健康科普排位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陰道炎反反覆覆,平時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