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飲食對血脂水平有什麼長期影響

動物試驗證明,長時間飼以高膽固醇和脂肪的飼料,可引起多種動物血脂持續升高,進而發生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解除高脂飼料後血脂水平逐漸恢復正常,動脈粥樣硬化即行消退。大量的人群調查也觀察到,食入動物性脂肪(主要含飽和脂肪酸),可使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降低;而食入植物性脂肪(主要含多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纖維及植物蛋白等則可使血脂下降。洛杉磯某研究單位通過對846名男子(其中大部分有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證據)作為實驗組進行研究,給予大量低飽和脂肪酸和低膽固醇膳食,並增加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發現血漿總膽固醇、三醯甘油水平均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不降低。隨訪8年半後發現致命性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發作總數明顯降低(包括冠心病猝死、腦血管意外等),與對照組比較,死亡數減少31.4%。非致命和致命性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總髮病率也明顯減少,與對照組比較減少31.3%。可見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著血脂和脂蛋白的含量,並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自覺地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達到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位院士提醒:血脂高的人不想血管堵死,多喝這1水,血管通透如新

水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對於高血脂患者,水更是具有特殊而至關重要的作用。喝水時加入黃花草油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分解脂肪酸,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稱為“血液的清道夫”。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脂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體內的含量,減緩血小板凝聚,延緩血栓形成,此外還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功能。

高脂血症病人的食物烹飪有什麼禁忌

(1)儘量選擇用油量較少的清蒸、水煮、清燉、涼拌等各種方法烹調食物。

(2)禁用油煎、油炸、烹、過油等烹調方式。

(3)選擇瘦肉,應將瘦肉旁附著的油脂全部切除。可食用的肉類有去皮去脂的雞肉、魚肉、鴨肉及牛肉、羊肉、豬肉等。

(4)肉類紅燒、燉湯時,應於冷藏後將上層的油脂去除,再加熱食用。

(5)選用刺激性小的調味品,如糖、醋、香料、蔥、蒜等,補充少油烹調的缺點,以促進食慾。

(6)吃火鍋時,應選擇含脂肪較少的魚類、瘦肉製品等,並配上白菜、商蒿、番茄、生菜等蔬菜。火鍋湯儘可能少喝,而以喝清湯為宜。西式的濃湯或中式的高湯均不宜食用。

(7)在外進餐時,儘量選擇清燉、涼拌的食品,儘量不用餐桌上的調味料,如麻油、沙拉醬等。

(8)甜食的攝入量要在計劃之內,應注意不宜過多食用含單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水果或糖果。

(9)因長期食用低油的飲品,應注意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補充。

(10)少食多餐。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102歲老人,血管年齡僅60歲且不堵,祕訣就是多喝1水,多做2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