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愛斯基摩人為何不容易罹患心臟病?

1906年,探險家菲爾加摩爾-斯蒂芬森深入極地與愛斯基摩人生活了11年,他每天吃的都是海豹、北極熊、魚或馴鹿,沒有蔬菜,也沒有任何水果。回到紐約後,他去做了身體檢查,發現身體非常健康,沒有任何疾病,連壞血病也沒有。當時,曾跌破許多營養學家的眼鏡。高油脂的傳統飲食

幾十年前,美國就有許多科學家專門研究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早期的愛斯基摩人不會長青春痘、沒有齲齒、沒有高血壓、也沒有心臟病或腦卒中。深入研究發現,這與愛斯基摩人的傳統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北極天寒地凍,種不了蔬菜水果,一年又有半年以上是黑暗的永夜,所以飲食中幾乎只有肉類,脂肪佔總飲食的70%以上,其餘30%是蛋白質。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高油脂食物,並未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愛斯基摩人幾乎不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為什麼?這和現代營養學家所說的“高油飲食是萬病之源”的理論,不是正好相反嗎?

答案是,愛斯基摩人吃的都是“好油”,而且沒有汙染,沒有人工新增物。現代人“油吃得越多,就越不健康”的說法,其實並沒有錯,因為一般人吃的都是“壞油”,如果吃的是“好油”,不但不會生病,還會很健康。

抗發炎的優質聖品

美藤果油、魚油、海豹油和野生動物油都是高階好油。對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氣候嚴寒,平均溫度在0攝氏度以下的環境,是天然的大冰箱。 他們習慣將魚肉和海豹油切完後自然擺放著,一直襬放到肉開始變得有點發酵的狀態才吃,因為這個時候的食物,是養分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時候。再者,生食或半熟食,油脂不會因烹煮而氧化,不會產生自由基,養分不會遭到破壞,甚至還保有維生素C,食用者可從這種肉中攝取豐富且完整的養分。

(雖然海豹油很好,但是請大家保護可愛的它們)

北極的魚類和海豹等動物體內Omega-3的含量非常高,Omega-3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非常有益,其中的EPA和DHA成分,還能預防動脈硬化、心律不整、心肌梗死和中風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舒緩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抑制發炎與預防人類癌症的形成和發展。另外,吃好的脂肪,身體不容易發炎,血管也比較通暢,不容易有膽固醇堆積,產生壞的膽固醇少、好的膽固醇多,所以這樣的飲食形態和內容,雖然蔬菜量很少,但他們的青少年不長青春痘、成年人也不得心臟病,而這兩種病症,剛好都與油脂有極大的關係。

被美國同化的愛斯基摩人

自從美國在阿拉斯加發現了石油,近幾年來,隨著石油運輸管與高速公路的修建,將美國本土的食物與餐廳送到阿拉斯加後,現代的愛斯基摩人已經吃到漢堡、熱狗、薯條、炸雞塊、牛排、可樂和冰淇淋等一切美中國人愛吃的東西。飲食美國化的結果,導致最近幾十年來,愛斯基摩人的心臟病與青春痘罹患率已和美中國人不相上下。2004年6月,世界權威的美國醫學期刊(JAMA)公佈,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被美國本土同化,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原住民罹患心臟病的概率已經比原住民高了。

骨質疏鬆症罹患率偏高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愛斯基摩人雖享有許多天然好油的好處,但卻有一個健康上的問題,那就是骨質疏鬆症的罹患率比較高。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為脂肪與蛋白質吃得太高,導致體質偏酸性。因為即便吃下的是好油和好肉,但肉裡面的磷、硫和氯會使人體質偏酸,又缺乏鹼性食物來中和。體質偏酸的結果是,身體必須分泌主要是來自於蔬菜。依我們正常人體所需,一天內的鈣質約1000mg的鈣,而所有深綠色蔬菜和十字花類蔬菜與豆類都含有豐富的鈣質。愛斯基摩人之所以會得骨質疏鬆症,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吃到蔬菜。

第二個因素是南北極特有的永晝和永夜造成的。在永夜的時候,有長達半年時間幾乎不見Sunny,日光嚴重缺乏,造成維生素D3在人體內製造不足,進而影響到鈣的吸收。

印度尼西亞、日本和墨西哥婦女為何少有更年期症狀?

美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陸續有許多學術研究,專門探討全世界有些民族的婦女為何沒有更年期症狀。最引人注意的是日本、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和墨西哥,這幾個國家的婦女到了50歲左右停經的階段,除了月經會逐漸變少、慢慢停止外,幾乎不會出現潮熱、煩躁和心悸等惱人的更年期症狀,身體也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非洲某些國家,情況也是如此。

神奇的黃豆製品

為什麼會如此呢?根據研究發現,日本的飲食裡面含有大量的黃豆製品:納豆、味增、豆腐和醬油等,大量的黃豆製品會提供很多大豆異黃酮及其他多種生物類黃酮。大豆異黃酮與其他某些生物類黃酮在體內會產生類似雌激素的效果,但又不像雌激素那麼強烈,會比較溫和,所以有“植物性雌激素”之稱。婦女在接近更年期的階段,體內的雌激素激素會逐漸減少,這時如果能多吃一點黃豆製品,就可以平衡、調節回來。

而體內雌激素太多的婦女,例如,患有子宮肌瘤、乳癌和經前症候群的人,這些植物性雌激素又具有調降體內雌激素的功能。怎麼調呢?由於植物性雌激素會與體內過多的、真正的雌激素互相競爭,使真正的雌激素作用在乳房和子宮這些“標靶器官”的作用減弱,而達到調降過多雌激素的目的。

大自然中,有許多藥草與營養素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大豆異黃酮就是其中的一種。因為大豆異黃酮這種植物雌激素與標靶器官上的受體的結合,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不論體內雌激素太多與太少,它都會達到雙向調節的作用。這是大自然的奧妙之處!日本婦女因為吃了很多的黃豆製品,所以才會出現更年期症狀不明顯的結果。

那麼墨西哥人吃些什麼呢?他們常吃一種叫做burrito(墨西哥卷)的食物,裡面包了肉糜和豆糜。我觀察過墨西哥的菜餚,發現他們除了burrito,也吃很多豆類製品,所以也是這類植物性雌激素的影響所致。其實不只是黃豆製品,許多蔬菜和水果也含有大豆異黃酮,所以多吃蔬果對女性很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珍貴的植物性雌激素

接下來談談印尼人的食物。南洋國家有個習俗,婦女到更年期的階段都會吃很多的木瓜,木瓜裡也含有大量的植物性雌激素和其他植物營養素。很多植物營養素在大自然的蔬菜界裡會以五彩繽紛的形象和顏色呈現出來,例如,枸杞裡的葉黃素和胡蘿蔔裡的胡蘿蔔素。還有常看到樹葉因季節變化而改變顏色,這也是因為葉子裡的生物類黃酮正在轉變之故。例如,從尤加利樹葉萃取的檞黃素,就是一種非常鮮豔的黃色。

所以,印尼人吃木瓜,日本人吃納豆、味增和豆腐,墨西哥人吃burrito。縱觀三國的食物,都是大豆類黃酮和其他植物性雌激素吃得比較多,使得婦女在面臨更年期來臨時,幾乎不產生更年期的症狀。

也許你有話說了:我們的飲食習慣不是跟日本人很像嗎?也吃很多的豆類製品。沒錯,中國早期婦女的更年期症狀的確很不明顯,只可惜這個習慣並沒有完全承襲下來,近年來人們的飲食內容變化了,情況才有所改變。而且從前婦女的更年期都來得比較晚,約五六十歲左右,現在都提早了,大概四五十歲就來了,而且有症狀的人越來越多。尤其上班族女性,壓力大、運動少且身體虛,我在臨床上看過幾個30多歲就更年期的案例。根據美國的研究總結,要避免更年期症狀發生,必須多吃蔬果與大豆製品,而且越早吃效果越好,最好從青春期就開始。另外,常常適度運動,保持最佳體能,也是預防更年期的好方法。

地中海國家為何少有心臟病?

地中海國家的居民屬南歐高加索人,與北歐民族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的飲食也是高油飲食,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與愛斯基摩人類似)。研究發現,他們的飲食中大量使用橄欖油(食用油中95%是橄欖油),連吃橘子和橙子都是剝或切成一塊一塊,拌橄欖油吃。地中海國家因地處南方,氣候偏熱,盛產大量的蔬果,這點和寒冷的北歐國家大不相同。所以地中海國家吃得很多,橄欖油也吃得很多。另外,由於位處地中海沿岸、漁獲量高的關係,魚也吃得多,其他肉類則吃得少。

還有一點就是,地中海國家,包括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比起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英國和德國等,工業化的程度較晚也較慢,所以許多地區至今都還保留著古老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例如他們非常重視午休,通常會休息至少2小時,好好躺下來睡上一覺,睡飽了再繼續下午的工作。這樣的習慣,導致地中海地區的人身體比較健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也比北歐人低很多。

皮馬族印第安移民的健康轉變

皮馬族居住於美國與墨西哥交界處,屬印第安人的一支。這個種族原來大多居住在墨西哥境內,但因為美國比較發達,很多人逐漸移民到相隔一條邊界的美國新墨西哥州。幾十年下來,有個奇特的現象逐年產生:留在墨西哥繼續生活的皮馬族人口裡面,10%有肥胖問題,1%患有糖尿病;但移民到美國境內的人口之中,則高達70%的人有肥胖問題,22%的人罹患糖尿病,罹病的比例還高於美中國人的總平均值。

世界上有很多經歷過饑荒或困厄環境的民族,例如印第安人、中國臺灣原住民、太平洋群島的珀里尼西亞人、某些非洲的族群,以及歷經過黃河氾濫或蝗蟲災害等天災的亞洲人等,這些經過自然界優勝劣汰篩選出來的民族,以前都餓慣了,很容易在飲食中抓住少量的營養而存活下來。印第安人與黃種人很接近,身體就會自動吸收儲存起來。這在以前困苦的日子是一個優勢,但面臨現在的社會則會適應不良。因為這些人其實不需要那麼多的營養,無法適應大量的食物,日常生活若無大量的運動,養分便容易囤積起來,形成過胖。另外,吃太多澱粉而缺乏大量運動,非常容易導致血糖不穩而罹患糖尿病。

所以皮馬特人在墨西哥沒事,一移民到美國就有事,因為美國的飲食大多是澱粉,漢堡、薯條、麵包和肉類,吃了很容易發胖。美中國人肥胖的比例約40%,過重加肥胖的人佔61%,但移民美國的皮馬族人的肥胖比例則高達70%。美中國人的糖尿病比例約10%,皮馬族印第安人是22%。移民的皮馬族人到了美國之後,出門開車,吃的是美國食物;而住在墨西哥的人還是常常走路,走路去買菜、上學和工作。所以這樣的飲食和生活形態的變化,便導致肥胖與糖尿病比例節節升高。

全世界糖尿病罹患率最高的國家

南太平洋諾魯共和國是全世界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第三小國,僅次於梵蒂岡與摩洛哥。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人口13000人。諾魯人一向自給自足,過著原始自然的生活,島民身體硬朗,很少生病。島上以前只有一間小醫院,卻足以應付所有島民的生老病死。但是,自從發現了磷礦,島民變得很有錢,可以進口先進國家的加工食品與汽車等奢侈品後,才不過30年的光陰,這個從來沒有人得糖尿病的國家,現在40歲以上的人,竟然有65%得了糖尿病,是當今全世界罹患率最高的國家。腎臟病與心臟病的罹患率也非常高。人口中有90%超重或肥胖,成為當今“全世界最肥胖的國家”。

美國肯德基大學的詹姆士安德森教授歸納諾魯人健康急速惡化的原因在於精緻澱粉吃得太多和缺乏運動,而他們的飲食和生活形態與其祖先迥然不同,也是肥胖與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安德森博士對諾魯人的建議是少吃甜食與白麵粉類食物,但深陷“快感陷阱”的諾魯人,雖然能夠理解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卻仍然無法改變。

美國阿米什人的故事

你可能很難想象,在21世紀、最現代化的美國,竟有約數萬人自願過著17世紀的生活。

阿米什是美國賓州費城附近一個特別的族群。他們是清教徒的一支,為了逃避宗教迫害,在1720年移民到美國賓州。200多年來,他們拒絕現代化,堅持不用洗衣機、不開汽車(至今仍依賴馬車作為運輸工具)、不看電視、不照相、不用計算機、做手工麵包、儘量不使用電,並且用原始工具手工建造房子。

阿米什這個族群至今仍然存在,並保留著原始的生活形態與風貌,也維持著早期到美中國人的一些飲食和生活習慣。他們吃很多面包和肉類,所以體形較胖,與美中國人類似,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並不高,這又與美中國人不同。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即使澱粉攝取很多,足夠的體力勞動與心靈平靜,仍會維持身體健康。

向阿米什人學習

許多人看到阿米什人的生活後有很大的感觸,我第一次了解他們,是通過20年前《證人》這部電影。劇中Amish淳樸的生活,常在我腦中餘波盪漾。阿米什人遠離現代文明與科技,以家庭、社群和教會為中心,過著自給自足的簡樸生活,並認為大自然是上帝給他們的最好禮物。我認為,阿米什人是地球上最友善的人,注重謙遜,懂得節制,與其他不斷剝奪地球資源、沉溺於物質享受的現代人形成強烈對比。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藥代茶飲能治癒慢性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