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養生食材界裡,有眾多聲名在外的“大佬”,它們肩負著不同的養生任務,如養肝腎枸杞拿手、補氣血是紅棗的強項、去溼氣薏米當仁不讓......

要問怎麼把這些好處收歸囊中,大多數人都會回一個簡單粗暴的字:吃!

管它是蒸煮炒燉煎燒燜,反正吃進肚子就好了!

其實不然,每種食材都有自己的“脾氣”,要把它們的養生作用發揮到極致,不同的食材要選擇不同的做法。

這不,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份常見養生食材的“吃法排行榜”,下次不用擔心不會吃啦~

枸杞吃法排行榜——

說到枸杞吃法,最深入人心的當屬泡水了。

今天,讓我們拋去這些“刻板印象”,來重新認識枸杞的吃法——

1、幹嚼

你沒看錯,枸杞最推薦吃法是——嚼著吃。

這是因為,幹嚼能夠更充分地吸收枸杞子中的營養成分,從而有利於其藥效發揮。

但要注意,幹嚼的量不要超過10克,也就是一小捧。

2、加一物

儘管枸杞子有很多好處,但單用時藥效是有限的,如果跟其他食材配伍使用,能起到“強強聯合”的作用,比如——

3、煲湯、煮粥

這種吃法有兩個好處:一是方便,在煲湯煮粥時隨手就能放;二是有利於枸杞營養的析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高溫蒸煮,會破壞枸杞營養成分,建議在烹飪的最後一步再加入枸杞。

4、泡水

枸杞泡水雖方便,但有個很大的缺點——喝到肚子裡的營養較少。

仔細想想也知道,要泡出枸杞的養分實在是個緩慢的過程,也許沒等泡出多少營養,你就把它喝掉了。

如果你確實喜歡泡水,給你支一招:把泡過的枸杞吃掉。

紅棗吃法排行——

紅棗吃法很多,如干嚼、蒸、泡水、煮粥、煲湯、煮蛋等等,咱們今天說說幾種最常見的吃法——

1、蒸著吃

為啥不推薦幹嚼紅棗呢?

因為紅棗表皮比較硬,粗纖維含量多,不那麼好消化,對腸胃本身就不好的人來說,更是會加重腸胃負擔。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有時候幹嚼紅棗後,紅棗的皮黏在口腔或喉嚨裡,咋都咽不下,難受極了!

而蒸過的紅棗就很軟糯,更好消化,還能夠把紅棗的所有營養都吃下肚~

方法:紅棗洗乾淨,對半切開或劃幾個小口子;加涼水上鍋,中火蒸15~20分鐘即可。

2、加一物

道理嘛,同枸杞一樣:單用紅棗時養生作用有限,搭配其他食材稱得上是“錦上添花”。

推薦紅棗在春夏秋冬的黃金搭配——

3、煎水

煎水是最常吃的方法,但在獲取營養方面,還是遜於蒸著吃。

方法:10~30克紅棗洗淨,用小刀在其表皮劃出直紋以助養分溢位,然後加適量的水煮1小時左右即可。

4、煲湯、煮粥

通過煲湯或煮粥這樣深度的烹煮方式,有助於紅棗養分的溢位。

綠豆吃法排行榜——

不過,綠豆怎麼吃好呢?

1、連皮帶肉吃

很多人嫌綠豆皮粗糙、口感不好,會細心地把綠豆皮去掉。

比如小編的媽媽,就經常這麼做,還有奶茶店裡的綠豆沙,為了口感,也會去掉皮。

真不建議大家這麼做!

就如李時珍所言“綠豆,肉平,皮寒”,綠豆之所以能夠清熱解暑,最大的“功臣”其實是它的皮。

你要把皮去掉,那清熱解毒作用可就大打折扣咯~

2、加一物

理由不說大家也知道了,四個字總結:強強聯合!

推薦3種非常適合在夏天吃的搭配——

配蓮子:清熱加倍、養心益腎;配南瓜:補充水分,夏天出汗多必備;配海帶:經典組合,能夠降火通便。

3、綠豆沙

綠豆沙的缺點咱們上邊說了——清熱降火作用大打折扣。

當然了,撇開養生作用不談,綠豆沙還是很美味的。

教大家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煮綠豆沙時別去皮!

薏米吃法排行榜——

薏米向來是祛溼界的“扛把子”,尤其是大夏天裡,溼氣重的朋友幾乎人手一杯薏米茶。

不過,你吃對了嗎?

1、炒薏米

生薏米偏寒涼,有人吃了不僅不祛溼,反而會拉肚子;而炒薏米祛溼效果更好,脾胃不好的人也能吃。

具體來說,炒制後的薏米,藥性偏平和,健脾和利溼作用都比較好。

方法:取乾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懶蟲可以直接去中藥店買。

2、麩炒薏米

麩炒薏米是炒薏米的“升級”。

具體來說,炒薏米時加上麥麩,健脾的作用更突出。

方法: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1/10,加熱到冒煙時;然後加入淨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

此外,總是胃口不好、腹脹,可以在飯里加一把麩炒薏米一起煮著吃,能夠緩解這些症狀。

3、生薏米

生薏米利水滲溼最在行,但藥性偏涼,不適合長期使用。

總結一下:

祛溼效果:炒薏米>麩炒薏米>生薏米

健脾效果:麩炒薏米>炒薏米(生薏米常用傷脾胃)

總之,選擇哪種方法還是得根據個人情況來,排行榜只是相對而言,並不是說某種吃法不好。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2類糖尿病發病“大戶”,你若在其中,真的要做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