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這一代中國人,飲食結構和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流行摧毀了傳統,營養和元素代替了味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都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關於吃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我們幾乎可以說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想吃的食物——反季節蔬果,也會吃到無良奸商為了賺錢而炮製的種種食物——100天就出籠的家禽……這導致很多人吃出了毛病。

在日常飲食不能保證健康的情況下,很多人卻開始迷信保健品,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為了能健康長壽,不惜在保健品上下血本,購買蜂膠、燕窩、膠原蛋白,等等;

上班族工作忙碌,沒空好好吃飯,一邊熬夜一邊吃保健品,簡直是把保健品當飯吃,什麼蔓越莓膠囊、褪黑素、葡萄籽、護眼丸、魚油;

甚至很多年輕人也是保健品一族,前一天熬夜、大吃大喝,後一天狂吃保健品圖個心理安慰……

五穀、五畜、五果、五菜怎麼吃

中國人講究的飲食滋味都在這裡。

在中醫飲食營養學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理念:“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這是中國人的飲食觀。

比如麥補肝、黍補心、粟(小米)補脾、稻補肺、菽(豆子)補腎 ,羊入肝、雞入心、牛入脾、驢入肺、豬入腎……我們可以在《飲食滋味》裡看到適合中國人的飲食之道,最基本的飲食原則,知道它,您怎麼吃都不會錯。

為什麼中醫強調五穀為養?五穀者,植物之種子也;種子者,植物之精華也。中醫飲食營養學認為,植物、動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氣和神是完全不一樣的。最精華的東西,都含在種子裡。

從中醫飲食營養學的意義上來說,我們所說的吃飯實際上應該是吃種子,而其他的東西只是下飯的。現在的人吃飯都是吃肉、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這樣其實是不符合我們身體需求的。

五畜為益是什麼意思?益是可有可無的。也就是說沒有它咱也能活,不會對我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但有了它,我們會活得更加鮮活,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五果為助,是說五果只能作為一個點綴、一種輔助,而不能把它當成主食,不然就會導致身體溼氣重,因而生病。如果你有時實在忍不住了想吃水果,怎麼辦?那就在吃完水果後趕緊吃點兒姜。因為姜的辛溫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五菜為充,就是說五菜是饑荒狀態下充飢的代用品,絕對不能當主食。

還有一點,當我們吃米、吃肉吃得太多的時候,可以通過吃菜來幫著疏通,這就是蔬菜的價值。一般的綠葉菜都寒性偏大,因此,我們吃菜一定要焯熟、炒熟,不然的話就會吃什麼菜,拉什麼葉子。

五臟有虛損,可用五味補

中國人千百年來飲食滋味的奧祕。

一直以來,你可能只知道所吃的東西是什麼味道,卻不知道這些東西吃下之後,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有些東西吃了會上癮?為什麼有的人愛吃甜的,有的人愛吃酸的,有的人卻愛吃辣的?

相信看了知名中醫專家徐文兵老師關於五味的解釋,了解了五味的補瀉,你的這些疑惑都將被解開。

甘味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補脾胃的。脾胃虛弱的人(通常指那些肌肉消瘦,嘴脣薄,胃壁薄,吃東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補脾胃。

鹹味的藥,補益的是我們的心,包括心包經,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因此,如果我們流汗或者失血過多的話,心就會受損。鹹味兒的食物不是補腎,而是潤腎。比如我們吃堅果,堅果是實,是補腎的、補腦子的。我們在吃核桃仁的時候千萬別放糖,而應該放點兒鹽。

辛味補肝膽,讓鬱怒變成憤怒,把它發洩出來,使它得到舒展、生髮。“木曰曲直”,木喜歡條達、舒暢(肝膽屬木)。

辛味補肝帶來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瀉脾胃,因此,總吃辛辣的人是胖不起來的。但是如果你的脾胃有太多陰寒的東西,吃辛味的東西就剛好合適。

辛味的第三個作用是宣肺。

酸味,補益肺、大腸,比如梨、烏梅、生山藥、山茱萸、五味子(五味子其實有五種味道,但是它最主要的味兒還是酸味兒)。

酸味溫,瀉肝膽,也就是說它能讓我們的肝火,往下收一收、降一降。酸味的第三個作用就是收斂心氣、心神。因此,總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魂不附體的人,都應該吃點兒酸的東西。

苦味的東西首先補腎和膀胱。如果一個人心火太旺,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寒的藥;而如果這個人痰濁、陰寒太重,那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溫的藥。

苦味第三個作用是可以燥溼入脾,給腎一個後坐力,防止補脾太過克伐腎水。

順時而食,人就活得不累

從飲食中窺見四季養生之道。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溫、熱、涼、寒。隨著氣溫的變化,人體對季節的適應性也在不斷地改變。中醫在飲食方面還講究與天地同步,也就是“應季”。這個季節出產什麼,你吃什麼,你要是什麼都不懂,那就跟著季節走,總不會錯的。那麼如何吃才能踏在四季的節奏上呢?

春天要多吃嫩芽兒、綠葉的菜,少吃肉,因為在《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說,春天應“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違反它,人體生髮的陽氣就會被壓制。

夏天太熱,人體容易出汗,流失鹽分,所以夏季的飲食要注意補充鹽分,口味要偏鹹一點兒。還有,夏天我們可以適當補充一些血肉有情之品,這主要是因為夏天人的胃腸容易寒,所以一定要吃溫性的食物,同時還切忌吃大量冰鎮的東西。因為夏天人體所有的熱氣全在體表,不是嗎?夏天我們摸摸自個兒的肚子,常常是涼涼的。

到了身體容易燥的秋天,果實成熟了,我們就要吃點兒梨、蘋果這些水果,也可以喝點兒果汁,這樣可以滋陰、潤燥。很多人在春天喜歡喝果汁,其實春天是沒有應季的水果的,有也是帶著邪氣的。

冬天我們吃什麼呢?秋天吃果,冬天吃實——看松鼠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而且冬天我們要吃一些鬚根的東西,比如土豆、紅薯、蘿蔔等。其實,從秋天開始我們就應該晒點兒乾菜,比如過去人們常吃的葫蘆乾兒、豆角絲兒、茄子乾兒、蘑菇乾兒……到了冬天用來燉肉,特別香。這樣的食物和我們現在所吃的反季節食物,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其實,按照季節的規律去飲食,包含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順時而食。我們吃的不僅是物質,還有能量,那種生、長、收、藏的能量和氣息。

飲食的最高境界就是怡,吃東西吃好了就叫怡。所以曹操說:“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本書可以讓每天吃飯的中國人會吃飯,吃好飯,把日子舒舒服服地過下去!

宣告:圖片來源網路,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你還在晚上9點以後做這3件事麼?小心你正在慢性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