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粥迷之偏愛,不僅胃病患者習慣於天天喝粥,還常常溫馨勸告別人,"胃不舒服的話,喝點粥吧"。"喝粥養胃"的說法,由來已久並深入人心,人們往往認為粥是流食,有營養又易消化喝一碗,胃裡暖暖的。但實際上,喝粥養胃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有用。

粥較軟爛,對胃的刺激性較小,因此醫生會建議胃病病情較重者和胃炎急性期患者喝粥但粥的水分較多,會稀釋胃液,而且粥佔的容積大,易導致胃部膨脹,會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或弱化。胃如果長期適應了這種軟爛食物,就可能不易接受或適應其他型別的食物了。而且經常喝粥沒有咀嚼動作,會抑制唾液澱粉酶的分泌,讓食物在口腔內消化率降低,也影響食物在胃、腸的消化吸收。

你還存在多少個養胃誤區

▲誤區1:肉類不消化,要多吃素

出現消化不良的時候,大家會把原因歸咎於吃了肉,而沒有吃蔬菜,因此,對於已經出現胃不適的人我們會建議多吃蔬菜或者只吃蔬菜。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蔬菜中大多是膳食纖維,除了可溶性膳食纖維、還有很多不溶性膳食纖維。不溶性膳食纖維對腸胃刺激較大,粗糙、且不易消化。會引起胃腸脹氣,尤其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兒童和老人更為明顯;攝入過多膳食纖維還會影響鈣、鐵、鎂等礦物質的吸收。另外,有些食物產氣很多,如豆類、番薯、土豆、板栗等,進食過多會消化不良而加重腹脹。

正確做法:葷素均衡,如果腸胃功能不好,儘量少吃那些"筋"多、富含不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成人每天應該攝入25克~30克膳食纖維即可。

▲誤區2:生薑驅寒還能養胃

生薑具有很好的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但如果患有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等症,則不適合食用生薑。可見,任何能夠暖胃的食材或者藥材,如果補不對症,不僅難以達到養胃的目的,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容易導致胃病反覆發作。

正確做法:根據腸胃狀況,醫師建議適量食用。

▲誤區3:食物煮得越軟爛越對胃越好

長期吃軟爛食物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長期食用軟爛食物會缺乏維生素B12。當維生素B12缺乏時,會表現出食慾下降、易患心腦血管疾病等。如果長期吃軟爛的食物還會使胃蠕動鍛鍊減少,胃的正常的機能下降。另外,軟爛的食物往往缺乏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胃腸道黏膜構成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如果缺少膳食纖維,胃腸道的黏膜會萎縮。

正確方式:食物烹飪熟即可。

▲誤區4:一點辣椒也不能沾

其實辣椒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食物,適量食用辣椒,反而有好處,辣椒並不是胃炎或潰瘍的主要病因,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和非甾體抗炎藥,才是導致胃炎和潰瘍發病的主要病因。辣椒中的辣椒素在刺激腸胃的同時,還可以加快胃蠕動和血液迴圈,促進胃黏液的分泌。胃黏液是胃的重要保護屏障,因此辣椒素具有一定的修復胃黏膜的功能,還能抑制胃酸的分泌。

正確方式:適量食用也是可以的,少量吃辣反而對於胃有一定的養護作用。

正確養胃的方法,你要記住

改變飲食習慣

適當補充含有多糖物質的繡球菌粉,增強胃部活力及抗炎性,還可軟化腸道中的糞便通便,實現趕走幽門螺桿菌的想法。因為胃如果長時間處於虛弱、不健康的狀態,就會引發嘔吐、便祕、發燒、食慾不振、口臭等表現。所以想要調理胃要從健康飲食做起,改掉不健康飲食,營養均衡,定時三餐。

細嚼慢嚥,忌邊吃邊說

邊吃邊說,會隨食物嚥下更多的氣體,氣體越多,越容易有噯氣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儘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維護作用。

運動鍛鍊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體質投資的大好時機。春意融融,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充養臟腑。胃病患者開春以後應根據自身狀況多參加戶外活動,以提高機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可選擇一些輕柔、舒緩的運動專案,如散步、慢跑、做體操、打太極拳、放風箏、騎車郊遊等。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點名通知:身體頻繁出現三個症狀,得提防高血脂,否則後悔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