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現在這樣不缺美食的時代,很多人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導致腸道疾病頻發,小到腸胃炎,大到腸癌等等,如果再不注意保養腸道,要長壽更是難上。

健康飲食,向腸癌說不

資料顯示,在癌症病人中,有40%的病人是因飲食不當而引發的,這其中就包括大腸癌。近年來,腸道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原因就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對胃,也要對“味”

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中醫中將食物分為五味,五味分別是辛、甘、酸、苦、鹹,味不同功效不同,對身體的養生作用也不同,天氣燥熱時,容易出現心火旺、脾胃弱等煩人的小狀況,人的胃口隨之下降,其實只要吃對“味”,就能輕鬆改善身體不適。

遠離腸癌,遠離腸道疾病,就得從健康飲食開始。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衛好我們的腸道。

建議

① 避免攝入過多高糖和高脂肪食物,如奶油蛋糕、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點、甜飲料等,使自己的體重達到並維持在理想狀態。

② 避免過多飲用烈酒,適當飲用紅酒,可以預防大腸癌。

④ 通過膳食補鈣,可以使腸道細胞分裂速度減慢,降低大腸癌發生。含鈣量較高的食物有牛奶、蝦米、海帶、黑芝麻、花生,以及豆類等,但每日攝取的鈣總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

腸道最喜歡的2個好朋友

1

腸道小護士-----益生菌

人體的腸道是一個巨大的細菌庫,其中棲息著數以億計的細菌,有對人體有害的,稱為有害菌;有對人體有益的,稱為有益菌;也有介於二者之間的條件致病菌,即在一定條件下導致人體生病的細菌,稱為中性菌。只有腸道的菌群處於平衡狀態,腸道才會健康。

“益生菌”就是有益菌的一種,是能夠改善腸道菌群平衡的活性微生物,保持腸道健康,增強身體免疫力。

不過,益生菌的活菌數要達到一定量,才有作用。

2

腸道里的拖把-----膳食纖維素

膳食纖維素本身並不產生熱量,營養價值也不高,因而有人視它為“無用之物”。然而,正是這“無用之物”進入人體後卻大顯身手:

在口腔中,它耐嚼,可以鍛鍊牙齒,清潔牙縫汙垢,增加唾液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

在胃裡,它可以填充空間,增加飽腹感,使人減少飢餓感,有利於減肥;

在腸道里,它增強對腸壁的刺激,加快腸道蠕動,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使大便通暢,及時把“垃圾”掃地出門。

常吃膳食纖維素,可以減少各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

醫學專家曾經在研究大腸癌的病因時發現,該病的發生與人體攝取纖維素的多寡有著密切關係:在非洲農村,該病的年發病率為3.5/100000,而歐洲及美國,該病的年發病率則高達51.8/100000,後者為前者的十幾倍。歐美國家生活水平高,一日三餐多以精米、白麵、魚、蛋、肉、奶、糖等為主食,而他們每人每天纖維的攝入量僅為非洲人的1/6。

所以,在平日吃精糧、魚肉的同時,不妨多吃點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粗糧、水果及芹菜、韭菜、白菜、蘿蔔、竹筍等蔬菜,因為在這些食物中,80%以上的成分是纖維素。

腸道養生四部曲

第一:平衡膳食

適量補充益生菌,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第二:適當運動、愉悅情緒

由於壓力、緊張、焦慮導致腸胃血流變少,進而胃酸分泌減少,或者腸道蠕動紊亂。相反,運動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腸道有規律地蠕動。因此,保持愉悅的情緒並堅持適量的運動鍛鍊,可以促進腸道健康。

第三:合理用藥

腸道是多種細菌共存的環境,如果“太乾淨”,把有益細菌都殺滅了,反而不利於人體健康。所以,不能隨意用藥,特別是抗生素,合理用藥很重要。

第四:食用益生元、補充益生菌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糧食,能選擇性地促進一種或多種有益菌的生長。食用益生元可以使腸道內原有的有益菌大量增殖,從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道健康。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夜間血壓該怎麼量?是臨睡前還是半夜起來量?這個問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