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羌活苦溫散表風。利支節排巨陽癰。更除新舊風寒溼。手足太陽表裡通.

升麻苦除陽明風。引石膏能治齒疼。挾諸藥行四經分。昇陽氣於至陰中。

柴胡苦寒除脅疼。更安潮熱往來生。在髒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

白芷辛溫去面風。陽明經藥引能通。治及痺疼膚燥癢。止足陽明頭痛攻。

防風甘辛氣本溫。明晴亦療腦門疼。以其氣味能洩肺。以全體用治諸風。

當歸甘辛頭止血。身還養血潤於中。稍能破血流而下。全用能調榮氣充。

獨活苦甘風可除。更安頸項自難舒。療風寒溼痺痿足。腎經藥引得斯歟。

木香味苦氣微溫。和胃行肝氣有功。調和諸氣為神妙。瀉肺無斯治不中。

檳榔苦辛氣性溫。滯氣攻開又殺蟲。墜諸藥性若鐵石。治後重時如馬奔。

吳茱萸味苦辛熱。除咽嗌塞寒氣噎。脾胃停冷冷閉胸。心腹作痛而不歇。

藿香葉甘氣本溫。溫中快氣治心疼。開胃口能進飲食。止霍亂除嘔逆攻。

川芎氣溫味本辛。上行頭角清陽經。止頭痛能行血室。養新生血有神靈。

黃連味苦氣寒沉。主治大便混雜紅。消痞瀉心除目病。療瘡瘍腫有深功。

黃芩苦味枯飄者。瀉肺除風熱在肌。堅者大腸除熱用。膀胱得助化源宜。

大黃味苦氣寒沉。瘀血消之結熱分。奪土滌腸通鬱滯。令名因是號將軍。

黃柏苦寒調痿厥。下焦伏火大能除。上安虛噦蛔蟲出。下腹消疼補腎虛。

玄明粉有酸辛味。宿垢留腸用此蠲。軟積開痰消癖瘕。大除胃熱保神全。

白朮利水味甘溫。去溼強脾健胃經。佐黃芩可安胎氣。君枳實能消痞膨。

人蔘甘溫能止渴。甚生津液又和中。肺寒可服熱猶忌。定魄安魂至有功。

黃芪甘溫益元氣。溫內分而實腠理。補三焦更託諸瘡。虛勞自汗服即止。

甘草甘平生瀉火。炙之健胃可和中。解諸藥毒無爭競。養血通經更有功。

半夏辛溫治溼痰。大和脾胃吐能安。寒痰更有腸鳴者。痰厥頭疼並速餐。

陳皮味苦性辛溫。留白和脾健胃經。去白消痰能洩氣。膈開痰熱氣須憑。

青皮苦寒攻滯氣。削堅積治下宜良。厥陰經藥斯能引。下食安脾得此強。

枳殼微寒味苦酸。消心下痞化痰涎。胃中宿食兼壅氣。去逐仍消積聚堅。

枳實苦酸能削積。胸中虛痞又能除。心間宿水宜斯逐。日久稠痰亦可祛。

桔梗微溫味辛苦。止咽痛治肺之癰。寬胸利鼻無壅塞。引藥須知入肺中。

知母苦寒除腎火。能蠲有汗之骨蒸。補虛可療陽明熱。益腎滋源化氣徵。

藁本微溫味苦辛。治頭痛於巔頂中。太陽寒客能消散。婦女陰寒痛可通。

生地黃寒甘苦味。瘀血衄血皆搗餐。涼血瀉脾之溼熱。清心乃治五心煩。

熟地黃溫味甘苦。封填骨髓滋腎陰。療傷寒後脛股痛。除新產罷腹臍疼。

五味酸溫滋腎水。更收肺耗散之金。消煩止渴生津液。益氣充虛乃壯陰。

川烏味辛熱有毒。浮也陽中之少陽。能開臟腑寒邪氣。破諸積冷痛尤良。

白芍酸寒有小毒。扶陽氣治腹間疼。墮胎通血強脾臟。能損肝經卻緩中。

白茯苓溫味甘淡。和中益氣溼能行。安驚利竅生津液。白入壬癸赤丙丁。

澤瀉甘鹹性本寒。收陰汗乃止虛煩。去胞垢又生新水。溼腫淋HT作聖丹。

薄荷之葉味辛涼。新病痊時勿更餐。治熱清陽於頭面。除風癇證不能安。

麻黃甘苦性微溫。發汗除寒去節根。根節將來還可用。止虛盜汗作湯餐。

濃樸用之隨氣味。苦除溼滿脹而膨。性溫益氣能攻溫。散結調中可濟生。

杏仁有毒苦甘溫。定喘安驚氣自任。大腸閉燥能通潤。冷嗽投之散肺陰。

巴豆大毒味辛熱。臟腑沉寒堅積結。治之水谷道能通。戒慎方中勿輕設。

黑附子辛熱有毒。其性走而浮不沉。補三陽之厥逆證。除六腑之寒病深。

蒼朮氣溫其味甘。調脾更治溼之痰。寬中發汗功過白。除溼之功白朮戡。

秦艽辛苦性微溫。利水施之亦有功。療遍體之金色疸。除風溼在四肢中。

白殭蠶鹹更辛平。陰內生陽其性溫。去膚風動如蟲狀。治黑斑生於面門。

地榆酸苦性微寒。血痢投之即可安。入下部能消積熱。更安不禁血崩難。

白豆蔻味本辛溫。退翳還除冷在胸。上焦元氣尤能補。卻消滯氣於肺中。

連翹微寒味苦平。消諸經熱有深功。心間熱與瘡瘍腫。功效柴胡粘子同。

阿膠甘溫能益肺。又能止嗽唾如膿。補虛更可安胎氣。治痿強陰壯骨隆。

桃仁甘苦性還寒。潤大腸經之祕難。破經久蓄之陳血。去滯生新治血幹。

生薑辛制半夏毒。佐大棗有濃腸功。溫經散表除風氣。止噦之能效最工。

石膏甘辛性大寒。清金制火肺寧安。除頭痛渴日晡熱。更安胃熱奪其餐。

官桂味辛熱有毒。墮胎止汗補勞傷。用枝氣薄能開表。用肉生溫補腎良。

細辛辛溫乃無毒。升也為陽有二功。除風數變三陽證。去首少陰合病疼。

梔子大寒其味苦。療心胸悶不能眠。通臍下血滯便祕。象肺資陰降火炎。

葛根甘寒能發表。胃虛消渴服之安。解除中酒之苛毒。更止溫瘧之往還。

栝蔞根味苦沉寒。止渴之功若聖丹。退熱消煩清氣血。補虛通濟月經安。

豬苓味淡更甘平。大燥功為治溼能。利小水還除溼腫。常人多服腎虛增。

乾薑生辛炮則苦。利肺氣入氣血行。生逐寒邪而發表。炮除胃冷可調中。

草龍膽苦性沉寒。退散肝經之熱煩。若病下焦之溼腫。服之即可得痊安。

蘇木甘鹹升可降。產停敗血逐能行。瘡瘍死血用之散。散處還滋新血生。

杜仲甘辛其性溫。壯筋骨脈強精神。止腰疼痛滋陰腎。酥炙除絲用自靈。

天門冬苦性大寒。保肺不得熱相干。涸枯榮衛宜斯潤。定喘寧神燥悶安。

麥門冬寒味甘辛。消肺隱伏之火禁。補金不足潤燥渴。養氣充虛熱不侵。

木通寒瀉小腸火。小便熱閉大能通。通經利竅宜施用。導滯無他可比功。

地骨皮寒味苦平。除風無定表間乘。解肌退熱能涼血。有汗傳屍之骨蒸。

桑白皮寒其味甘。補虛益氣保神全。有餘肺氣宜斯瀉。嗽有痰紅必此蠲。

甘菊苦甘除目疾。八風上注苦頭眩。目疼欲脫連頭痛。熱擁睛紅淚不幹。

紅花辛溫能養血。腹停惡血又能除。止產敗血血之暈。補虛少血血之虛。

赤石脂甘酸且溫。固腸胃有斂收功。胎衣不下宜斯逐。順落不為峻急攻。

通草甘通陰竅澀。更消水腫閉難行。用之澀閉俱通暢。因乃呼之通草名。

烏梅酸溫收肺氣。生津止渴更除煩。又安洩痢調和胃。去熱其來在骨間。

川椒味辛熱有毒。溫中去冷服之安。上除兩目之雲膜。下治六腑之沉寒。

葳蕤甘除四末風。治目淚出爛而蒙。男子溼流腰胯痛。女人臉黑麵斑重。

秦皮寒苦治驚癇。女子崩中帶下難。青白遮晴之幻翳。風寒溼痺治居安。

白頭翁苦溫無毒。赤痢衄血得效速。男子偏腫陰疝長。小兒羶腥頭燥禿。

牡蠣鹹寒治便滑。除榮衛虛往來熱。女人赤白帶崩中。男子夢寐精遺洩。

乾漆味辛溫有毒。殺蟲瀝水削年堅。更除祕結停留血。血氣攻心亦可蠲。

南星有毒味辛苦。中風不省墜痰涎。破傷身強如屍狀。服此回生致引年。

商陸酸辛微有毒。生之異者類如人。導疏腫氣通胸腹。療水功能效若神。

葶藶苦寒消水腫。膀胱留熱更能清。肺家喘促宜斯用。積飲停痰得此行。

海藻鹹寒通水道。能開透軟結之便。氣停水結通身腫。非此之功不得痊。

竹葉性寒其味苦。風邪煩熱服能除。上衝氣勝令人喘。進此安寧氣自舒。

蔥白辛溫能解表。陽明頭痛急投之。傷寒下痢服之效。止痛除風又自奇。

天麻辛治驚癇藥。風熱頭眩得此蠲。麻痺不仁風可療。語言不遂瘓能痊。

大棗甘溫可壯神。又能助脈健天真。大和脾胃安中脘。中滿之時忌入脣。

威靈仙苦溫無毒。癢溼面板風可消。冷痛膝腰痰出唾。腹中新舊滯皆調。

鼠粘子辛消瘍毒。盈肌癮疹主風溼。退諸風熱咽不通。利凝滯氣入腰膝。

草豆蔻溫其辛味。補虛進食療心疼。胃脾積滯寒能逐。心腹久新痛可攻。

玄胡索溫味苦辛。破血又治小腸疼。活精血療產後疾。安胎調攝產前經。

雄黃有毒性平甘。肉喉毒風用最堪。能殺精邪蛇虺毒。妊娠佩帶好鎮驚。

廣州出產石硫黃。治疥堅筋去毒瘡。逐冷壯陽陰冷癖。老人風祕是仙方。

水銀本是硃砂液。取置爐中常養成。消化五金除疥蝨。婦人難產用催生。

砒霜有毒仍酸苦。治瘧除疾效若神。膈內風痰堪用吐。若還多服必傷人。

牛膝為君味苦酸。主除膝痛及拘攣。月經若閉能通利。精髓如虛可補填。

蒲黃無毒味甘平。行血如何又治崩。炒過用之方補澀。若還生用即通經。

香薷下氣除煩熱。消腫調中暖胃家。霍亂轉筋心腹痛。佐方煮飲服之瘥。

前胡下氣更消痰。推致陳新用最堪。主療傷寒寒熱病。安胎止嗽治兒疳。

澤蘭甘苦能行氣。癰腫瘡膿可內消。更治損傷並打撲。併除身面四肢浮。

三稜專治瘀消癖。更治陰人血不通。治氣削堅除撲損。產餘腹痛亦能攻。

肉豆蔻溫能止痢。解酲消食更調中。主除霍亂心膨痛。益氣消脾虛冷攻。

補骨脂名破故紙。主攻血氣理勞傷。陽衰腎冷精流出。研爛胡桃合服良。

縮砂下氣能消食。主療虛勞冷氣頻。暖胃溫脾能止利。炒除腹痛保妊娠。

蓬莪術治心脾痛。消血通經理內傷。癖奔豚氣諸積聚。得同酒醋用為良。

莎草根名香附子。主除胸腹熱無時。婦人得此為仙藥。下氣寬中用最宜。

常山味苦性微寒。治瘧功多大吐涎。黃細形如雞骨勝。苗名蜀漆一HT看。

赤皮甘遂能消水。利飲寬筋膨更破。主療四肢頭面腫。若逢甘草便相刑。

白芨主消癰腫毒。性同白蘞反烏頭。去除白癬並破裂。更療邪氣緩不收。

大戟苦寒除蟲毒。專工利水治諸風。苗名澤漆同消腫。甘草逢之必反攻。

牽牛名以牽牛得。下水消膨利小便。專治腰疼並腳痛。更消水腫落胎元。

馬兜鈴子如鈴狀。根即名為土木香。肺熱咳痰成喘促。瘡血痔漏用之良。

白附子能除帶下。更行藥勢主心疼。去除面上諸般病。又治風瘡及中風。

酸棗仁平安五臟。除風去痺骨能堅。補中益氣寧心志。更治虛煩不得眠。

丁香除腫消風毒。治氣溫中用最堪。非特益脾能止嘔。更攻齒痛病風疳。

沉香療除風水腫。順氣調中用最良。又止轉筋心腹痛。去除惡氣壯元陽。

檀香不特消風腫。抑且能收霍亂功。腎氣上攻心氣痛。濃煎服餌即能通。

乳香止痛消風腫。邪氣能除補益精。主療諸瘡收洩功。又調血氣又催生。

蘇合香油能辟惡。去蟲殺鬼達神明。更消蟲毒除溫瘧。久服令人夢不生。

沒藥止痛仍破血。主除折跌治金瘡。更宜產後諸餘疾。推致新陳理內傷。

山茱萸主通邪氣。逐痺除風療耳鳴。婦女得之調月水。男人補腎更添精。

大腹皮功專下氣。健脾開胃更通腸。氣因冷熱攻心腹。煎用姜鹽入藥良。

密蒙花主能明目。虛翳青盲用最良。若是小兒麩豆毒。熱疳入眼亦能醫。

益智和中仍暖胃。主除虛漏及精遺。若人夜起多便溺。捶碎鹽煎效便奇。

紫草苦寒通九竅。腹心邪氣疽皆醫。消膨治脹利水道。豆疹瘡危用最宜。

紫菀苦辛除咳逆。熱寒胸結氣皆消。療唾膿血止喘悸。嬰稚驚癇亦可調。

赤芍酸寒攻血痺。消破血逐經一良。止疼解熱除癰腫。益血榮脾白芍強。

芒硝苦寒消積聚。蠲痰潤燥性傷胎。胃中食熱血結閉。大小便癃澀盡開。

香子就是小茴香。開胃調中得酒良。主治腹疼並霍亂。更通腎氣及膀胱。

防己除風溫熱邪。四肢拘急口歪斜。足疼水腫並風腫。溼嗽癰瘡腫亦佳。

薑黃烈似鬱金功。理損消癰止暴風。主治瘕徵兼下氣。月經壅滯亦能通。

甘鬆無毒味甘香。浴體令香可作湯。下氣更能除惡氣。腹心痛滿是奇方。

阿魏無真卻有真。臭而止臭乃為珍。殺蟲下氣除食積。及治傳屍更闢瘟。

遠志苦溫除咳逆。益精補氣壯心神。祛邪利竅止驚悸。強志聰明智慧人。

五倍一名文蛤是。主除齒痛及瘡膿。更攻五痔多便血。洗眼猶能去熱風。

菟絲子味辛無毒。駐色延年治熱中。主療虛寒餘瀝病。添精補髓去腰疼。

蠍即HT蜥宜緊小。主除癮疹療諸風。小兒驚搐方多用。酒服尤能治耳聾。

龍骨澀精收洩痢。本切主治女人崩。縮便收汗陰瘡蝕。齒療顛邪又鎮驚。

麝香通竅攻風疰。有孕催生救產難。殺鬼辟邪除腹痛。更安客忤與驚癇。

牛吐生黃味苦平。主除狂躁治天行。安魂定魄除邪惡。更治風癇及熱驚。

羚羊角苦寒無毒。益氣安心闢不祥。明目去風兼易產。更宜時氣治驚狂。

犀角苦寒能解毒。驅風明目鎮肝家。併除心熱狂言語。又治時行闢鬼邪。

虎骨主除邪惡氣。傷寒溼氣用尤良。更攻風毒拘攣痛。治產安驚去惡瘡。

石蜜甘平安五臟。補中止痛養心脾。調和百藥兼益氣。止痢須知蠟更宜。

龜甲破積除漏下。小兒合囟治頭瘡。更攻瘧痔並陰蝕。勞復傷寒用作湯。

斑蝥主治瘡疽瀝。墮胎通淋破瘀血。入藥要知當熟炒。令人吐瀉只緣生。

真珠潤澤安心志。敷面令人好面容。粉點目中磨翳障。裹綿塞耳可除聾。

鱉甲治崩仍療瘧。瘕癖陰虛用尤奇。又除骨節間勞熱。雞子同餐卻不宜。

靈脂治產昏迷證。通利陰人血不行。更治腸風並逆氣。若還炒過可除崩。

瓜蒂除浮仍治疸。欲訊息肉鼻中吹。有人胸腹中間病。此藥猶能吐下之。

假蘇本即名荊芥。下氣除勞治血風。瘡疥傷寒為要藥。更除血暈與頭疼。

紫蘇下氣仍開胃。治脹消痰利大腸。煮汁飲之除蟹毒。若安喘嗽子尤良。

芫花去水消浮腫。咳逆喉鳴必用之。痰唾腹疼心腹痛。惡風痺癢亦能醫。

訶梨勒苦能開胃。冷氣奔豚是本功。消食化痰並止痢。更除崩漏及腸風。

枸杞子功能補氣。去風明目益元陽。根名地骨皮堪用。寒熱虛勞各載方。

琥珀元來是木脂。千氣入地化而為。鎮心定魄仍消血。若治諸淋效更奇。

草果味辛消氣脹。主除溼勝治脾寒。解瘟闢瘴化瘧母。散逐寒痰及吐酸。

牡丹皮能涼骨熱。腸胃積血亦能平。止吐鼻衄瀉陰火。無汗虛勞之骨蒸。

麥芽甘溫消宿食。破結益氣脾虛人。上焦滯血能行散。心腹滿脹宜此伸。

滑石利竅能洩氣。利水通津入太陽。大腸與胃有積聚。推蕩重令化氣強。

艾葉生寒熟則溫。灸除百病可延生。溫中暖胃和肝氣。調血能令下吐平。

貝母寒平咳逆氣。主除煩熱療傷寒。更消腹結心下滿。止汗和中解鬱煩。

茶茗苦消痰熱渴。清神能治卒頭疼。疔瘡可療兼下氣。利小便令化氣徵。

醋斂咽瘡消腫毒。治黃膽病破聚堅。婦人產後血虛暈。薰鼻收神保十全。

酒通血脈濃腸胃。消憂發怒大扶肝。滋形辟惡養脾氣。痛飲傷神損壽元。

蓬砂消痰能止嗽。甘緩之功破積結。喉痺初生宜進此。陰陽氣散自無凝。

靈砂性溫通血脈。安魂養氣益精神。止陰煩滿殺邪魅。主治五臟之百病。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慢性前列腺炎存在治療時間長且易反覆發作!日常要注意9個保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