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4月4日是清明節,是冬至後的第108天。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的第108天,是有很深含義的。

它剛好處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萬物皆顯、草木吐綠,清潔明淨,就連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專家提醒,清明前後養好生,能達到強身健體、防病長壽,一年不生病。

中醫建議清明時節宜"被髮緩形"。

"被髮"就是指該生髮時就不要有約束。要做類似於不把頭髮紮起來,而隨其披散著的事情,以此適應生髮之機。

"緩形"就是在形體上也不要有約束,穿著寬鬆的衣服。

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節,肝對應的顏色是青綠,春天的打扮也應該向藍和綠靠攏,可以稍微帶點紅,但別穿白。

吃野菜。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現代人眼中的野菜在古代曾是人們的食物和藥物,具有很高的養生價值。清明時節正是各種野菜生長旺盛的時候,多吃野菜可幫助中老年人養生。

溫馨提示:

清明節氣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

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

春天重在生髮,不能總睡覺來阻礙身體氣機的生髮,應從起臥時間上做起,儘量做到夜臥早起。

當然,這裡說的晚睡,並不是讓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雞早",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

早晨7點—9點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起床並進食。

清明自然界陽氣升發,養生重點在養陽,關鍵是要多"動",切忌"靜",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坐臥太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

另外,外出踏青,"動"宜適度。心臟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強登山。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尿毒症來勢洶洶,學會這5個招式,不擔心健康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