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那麼保健品之所以不能給人們帶來健康,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保健食品雖然不同於藥品,但也有具體的含量,如果分量不夠,我們吃的保健品不過就是精神安慰劑,就好像我們就是一個小宇宙,如果分量過頭,就容易打破原來的身體平衡。

二、保健食品是對原食物的物質提取,可食物除了有形的物質成分,還有中醫理論裡無形的“四氣五味”,就目前科學家都達不到創造者的水平,對無形之氣都無法提取到,所以人們就無法得到完整的健康也就可以理解了。

保健品不能給我們帶來健康!因為健康是一種常態,非常態的手段只會讓我們離健康漸行漸遠。而真正的健康來自於最普通、最平凡的一日三餐。

《陰符經》中曾說:“食其時,百賅理;動其機,萬化安。”意思是按照規定之時進食,人身上各骨骼和身體都會得到理順,從而能順利生長。

自古又有“民以食為天”、“病從口入”。人非飲食而不能生活,飲食等量適宜,則能養人,反之則能傷人。

說到吃飯,咱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吃三頓飯,那麼吃飯的目的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為了活著,有人說是人的慾望等。

那從健康的角度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維持生命;第二,預防疾病; 第三,治療疾病。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那麼病是怎麼來的?

病就是吃出來的!那健康的食療藥膳能不能把病吃回去?

中醫五千年養生精華,給後人留了一個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療藥膳。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把食物當作你的藥物,藥物當作你的食物。”這同中醫“寓醫於食”的觀點不謀而合。

食療藥膳,它不僅僅能治療疾病,還可實現預防疾病。這與中醫強調“預防醫學”有相似之處,中醫認為,疾病可以依靠人體自身的癒合功能治好。

例如浮小麥在物質層面無非就比麵包多點麩子,就是咱們所謂全麥麵包。但用到它無形的一面——上浮之氣,卻可以解決臨床問題。浮小麥的有效成分跟麵包一樣,你啃饅頭是不是能解決臨床疾病呢?

所以當我們的身體在物質文明高度滿足的時候,而精神文明匱乏的情況下,往往粗茶淡飯最是保留了大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同樣粗茶淡飯也體現了人們高雅的品位、脫俗的格調、和理想主義的的情懷、進而展現了一種超越慾望之上的人格魅力。

我們秉承藥食同源的理念,以食為藥,以食代藥。按照一湯一粗糧的生活美學,來滿足人們追求健康與長壽的本能和願望。達到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相通,從中找到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熱愛身邊的人。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老中醫舌珍總結:九種體質+珍貴的舌診圖譜, 拿鏡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