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學便祕是指

1.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祕結不通,排便週期延長。

2.排便週期不長,但糞質乾結,排出艱難。

3.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而不暢。

中醫學的辯證論治及對症用藥

1.熱結腸胃(火熱邪氣與腸道積滯相互搏結,以致腸道腑氣不通,大便乾硬,大便不下。):症狀主要是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部發紅身體發熱,或者同時有腹脹腹痛,口乾,口臭,口苦。舌頭髮紅,舌苔黃膩或燥裂。

治療的原則:清熱潤腸通腑。(腑: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等)

對症用藥:麻子仁丸(麻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朴、杏仁),清寧丸,一清顆粒,新清寧膠囊等。

2.氣滯鬱結:(是指由於肝的疏洩功能異常,氣機鬱滯,從而不推動大便往下行走):症狀主要是大便祕結,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胃氣不往腸中走),胸肋痞滿(肝鬱),嚴重的腹中脹痛,飯量減少,舌苔薄膩。

治療原則:順氣行滯。

對症用藥:六磨湯(木香、烏藥、沉香用於行氣,大黃瀉下攻擊,檳榔、枳實破氣除痞),檳榔四消丸,當歸龍薈丸,通便靈等。

3.津虧腸燥(津液虧損,腸沒有濡潤,傳導失職,導致大便燥結、排便困難):症狀主要是大便祕結,面色無華(因為津液不足,導致血不足而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口乾,舌淡,苔少。

治療原則:養血潤燥。

對症用藥:潤腸丸(當歸、生地、桃紅、麻仁、枳殼),麻仁潤腸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樂顆粒等。

4.陽虛寒凝(陽氣不足,失去了溫煦推動大便的作用):症狀主要是大便艱澀,排出困難,小便清長,畏寒喜暖,面色晄白(水溼內停導致),脣淡口和(口和:自己沒有了口苦,口渴的感覺),或兼有腹冷腹痛,舌淡苔白。老年性便祕常見於陽虛寒凝的症狀!

治療原則:溫通開祕。

對症用藥:半硫丸(半夏、硫磺,補腎陽),附桂八味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桂附地黃丸(補腎陽)和麻仁滋脾丸(潤腸通便)合用,蓯蓉通便口服液等。

用藥注意事項:便祕治療時需要分清寒熱虛實,不可一味應用通便藥物。

藥物治療的同時,可以採用食療輔助治療,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磨成細粉,加白蜜沖服。

健康指導:

1.合理膳食,適當多食粗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堅果、種子和全穀物!

2.定時排便,保持心情舒暢等!每當你有衝動的時候就去洗手間,而不是等待。

3.每天至少喝六到八杯水或其他液體。

4.保持充足的水分定期鍛鍊,限制你花在久坐行為上的時間。

5.採取措施減輕情緒壓力,進行自我護理。

長期便祕的危害你知道嗎?

1.長期便祕,大量便渣會滯留在腸道內發酵、腐爛,大量毒素和有害菌被腸道反覆吸收,通過血液迴圈到達人體各部位,成為我們健康和美麗的罪魁禍首。

2.習慣性便祕因用力增加腹壓,屏氣使勁排便或成為誘發中老年人高血脂、心腦血管病、動脈硬化、腫瘤等疾病及其併發症的罪魁禍首,導致老人心腦血管病變死亡率急劇增加,出現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糞便嵌塞等問題,令人痛苦不堪。

3.便祕使小孩胃腸道菌群失衡,導致精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營養不良、心情急躁、消瘦、免疫力下降、易感冒、生長遲緩,如不及時調理,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病變。

結語:希望大家如果有便祕的症狀,還是早日對症調節。雖然便祕不是一種病,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病,希望所有人都重視起來!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想要保持健康的血壓,我們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