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溼氣重,百病生。”一個人體內如果聚集的溼氣太多的話,很容易會被各種疾病騷擾。如果不及時的將體內的這些溼氣排出的話,整個人都會開始變得沒精神,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毛病。尤其是以下這7個部位,最怕溼氣入侵。

1、頭部:溼氣入侵頭部的話,很容易會導致頭暈、犯困等症狀;

2、胸腹部:溼氣如果停留在胸腹部的話,很可能會引起胸悶;

3、消化道:消化道如果有溼氣入侵的話,會影響到人的食慾,還可能會出現口臭的現象;

4、泌尿系統:體內溼氣重,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出不暢,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5、關節:溼氣侵入關節,易引發關節疼痛等毛病;

6、下肢:下肢水腫、腳氣都是因溼氣入侵所致;

7、面板:痤瘡、皮炎、溼疹、癬幾乎都是引起過重而導致的。

其實,有很多人也都能判斷出來自己體內的溼氣是比較重的,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排溼氣。實際上,要想祛除體內的溼氣,首先要想體內溼氣排出的通道打通,這樣才能讓溼氣更好的排出,其實是要將脾胃的功能調動起來,補充陽氣,這樣才能讓體內的溼氣全跑光。事實上,在我們的體內就有兩個排溼氣的“開關”,效果非常好,堪比水龍頭,為了健康,趕緊開啟他們吧!

1、水分穴

這個穴位的主要功能是打通體內水汽執行的通道,讓溼氣更容易被排出去。它的位置是在我們肚臍上方一拇指寬的地方,如果我們可以每天揉一揉它的話,一定可以儘快的排出體內的溼氣。

按揉方法:四指併攏後放於水分穴,用

按揉法:手指四指併攏放於水分穴,用手快速地在此震動進行按摩,堅持30~60秒即可。這個動作可以讓我們體內的大小腸分開蠕動,從而幫助腸胃分清降濁的功能,更好的幫助溼氣排出。

2、陰陵泉穴

這個穴位的主要功效就是健脾,同時幫助化解體內的溼氣。它的位置是在我們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

按揉方法:用手指輕輕的在此穴位按壓,放鬆後再繼續按壓,每天堅持10~20次即可。

其實,除了這兩個穴位外,還有一個效果非常好的排溼方法,那就是泡腳。用熱水泡泡腳不僅可以疏通血管,還可以幫助體內溼氣盡快的排出。如果你覺得自己體內溼氣重,同時又不想按摩的話,那就可以選擇泡腳的方式來排出體內溼氣。不過,泡腳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能隨便亂泡。

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泡腳祛溼的話,水一定要足夠多,最起碼要沒過腳踝,要保證有15~20分鐘的泡腳時間,不然起不到效果。

水溫要適宜。泡腳的水溫度不適宜太高,否則會損傷面板,儘量保持在45℃為宜,並且剛開始泡腳的時候溫度要低些,之後再慢慢地升高溫度。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現代人洗腳是為了衛生,而慈禧卻不是,她是為了大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