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老年人都知道,泡腳很舒服,活血化瘀。那是因為泡腳的時候,下肢體動脈會擴張,有營養的動脈血流量就增加,舒爽感就是這麼來的,所謂的“活血化淤”也是這個原因。但是對於有一些人,泡腳卻很危險。

1,靜脈曲張或血栓的患者

前面說了,泡腳時下肢動脈會擴張,更多的動脈血液也會進入下肢,但是靜脈的迴流能力並不會因此增加。這對於本來回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病患者來講,只會加重血液淤積。 此外還可能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形成色素沉著、小腿顏色變黑等;此時如果靜脈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藥物,出血情況則會更嚴重。

2,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

此類患者的表現是下肢缺血,雖然泡腳可以增加動脈血流量,但並不能擴張閉塞的血管。 這會讓缺血組織可能因此出現“盜血”的現象,更加缺血。此外醫學研究表明周圍溫度的升高,可能會增加組織的耗氧量,這會加重缺血的程度。

3,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有三類:神經病變型、缺血型和混合型。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臨的問題,跟上面所說的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類似;神經病變型的部分患者,由於神經病變容易對痛覺、水溫的感覺失靈,此時不斷加熱水,哪怕已經嚴重燙傷,也渾然不知。

4,低血壓患者

泡腳會讓血壓快速湧向下肢和表皮,這容易加劇此類患者低血壓的傾向,造成心腦等重要臟器的供血不足,引發眩暈、胸悶等症狀。

5,有冠心病和腦梗患者

長時間泡腳,會相應減少冠狀動脈和腦血管的供血,特別容易加重心絞痛、心梗、腦梗病情。總之,對於這類患者而言,任何足以改變血液分配和流動的事情,都不要輕易嘗試。

那麼,是不是除了以上患者,其他中老年人都可以隨意泡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幾個常見的誤區依然要注意。

1,時間越長越好嗎?

正常人泡腳時間以30-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最好。50歲以上的老人,時間需要再短一些,以20分鐘為宜。

2,溫度越高越好嗎?

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越高越好。其實泡腳的最佳水溫在38℃-43℃為宜,最好不要超過50℃。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3,飯前飯後隨時都可泡腳?

飯前、飯後30分鐘不宜進行足浴。此時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會造成胃腸及內臟血液減少,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一般來說,中午12點至晚上泡腳最佳,特別是晚上九點。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迴圈。

4,任何方子都可以拿來泡腳?

我們經常從電視、網路等各個渠道看到很多泡腳的方子,宣稱有各類功效的,此時大家一定要慎重。中醫講,人體有陰虛、陽虛等不同的體質。別人好用的方子放你身上,很有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泡腳所用的方子一定要諮詢一下專業的醫生或懂行的人。不知道方子對不對的,或者想了解其他養生知識的,可以隨時留言諮詢。老孟我必定知無不言。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尿病腎病診斷和辨證分型#